杂感 杂谈 散文

语文老师是带着阅读史教书的

2018-10-22  本文已影响49人  士无忌惮

多数情况下,是我们的学生比较懒,不愿意主动翻阅工具书。有问题总是第一时间问老师。有时候,也很想鼓励他们主动借助工具书解决,但真要问到你了,你不帮他解决,学生心里就会乱想:老师是不是嫌弃我问的问题太简单了,老师是不是还在为上次的事情生气了,老师是不是不喜欢自己了,老师是不是因为成绩不行已经把自己给放弃了。

从另一个角度想想,学生主动问问题,总是好的,总比不懂装懂的好。出于这样的考虑,也为了避免学生乱想,我都是有问必答。

但很多题目的确是比较简单的。比如说:

下列诗句是出自杜甫诗作的一项是(  )

A.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B.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C.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样的问题,根本就没有难度。给学生说了四句分别是谁的诗作后,学生觉得老师很了不起,每首诗都背得滚瓜烂熟。我只能呵呵!

也有一些稍微难点的,比如说: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

像这段文字的翻译,学生对于“祖”字有点不能理解,问到了我。我给他解释了。学生觉得我好厉害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也是因为学生对于曾今学过的教材上的文言文不太熟悉,或是不会迁移。在《荆轲刺秦王》中就有“既祖,取道”一句,而且底下注释都有“祖,祭祀路神”的解释。鼓励他们熟悉教材。

学生更多的是问我作文的写作问题。为什么自己总觉得没有东西写,而老师随便想想就能口出千言。

但就是这样的简单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有问必答和讨论中,使得学生感慨:老师怎么懂这么多,对任何问题都能轻松应对。为什么任何一篇文言文,老师都能张口翻译。要是语文考试时有语文老师的头脑就好了。

这当然是个如果,仅仅是一个假设而已。

其实他们只看到了现在的表现,而不知道一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其实是带着他几十年的阅读史在教书的。

朱永新老师就说过,一个老师的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我就想到了自己的阅读史。

仔细想想,我读的书是很杂的,没有系统,主要是我个人的兴趣点比较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我中学时代,我读了很多的文言文的书籍。那时候,可供读的书很少,没有选择的依据,也没有人指导我要读哪些书,只要是能碰到的,我都愿意读。而那时家里有的书,比如说《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药性赋》,还有就是外公读的“三百千千”、《朱子家训》、《破窑赋》、《史记》《资治通鉴》《对联大全》等。就这样的浸润,高中时候的文言文阅读对我来说没有任何问题,高考时古诗文阅读接近满分。甚至我还学着外公一样创作出四言八句的。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高中时胡礼湘老师要求我们改写《游子吟》一诗,我用的是五言诗的形式写出来的,当时胡老师给我批了“较好”二字,兴奋不已。

上大一的时候,校区边上就是安庆市图书馆,欣喜于里面有那么多的书,基本上是一有空就去,即便是随便翻阅,也是极好的。后来在图书馆里找各种感兴趣的书读,尤其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再加上自己本就喜欢文言文,于是看《中国思想通史》《中国哲学史》等,甚至还用半年时间研究过堪舆命相等。把中国的命相跟外国的行为心理学结合起来,喜欢观察他人微行为下的心理。

后来,走上工作岗位,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些书,虽然仅仅是随便翻翻。现在书柜里累计的话大概有千册的。这几年,网络的普及,加入了读书会,更是接触到了各类书籍,大大丰富了我的兴趣。在听书学习的过程中,也有了自己很多的思考。

去年看到史建筑老师在第一届新时代教育阅读高峰论坛上说的一段话,顿时觉得开悟了自己。原来自己做过的一切,都是极好的。他说:

语文老师的专业阅读要跨学科阅读。跨学科阅读会带来视域的拓展,比如自然科学书籍,给我们很开阔的视野。跨学科阅读还带来一定高度的提升。给我们带来一些思维模型,包括一些脑科学、心理学等,它带着一种特别清晰的思考问题的层次和角度。跨学科阅读还会带来连接的因子。跨学科阅读还带来工作的路径,比如管理学方面的书籍,有了这样一些书之后,我们发现,每一位老师管理学生是必修课,你带着这帮孩子要通过我们目标的设定,要走到我们要设定的一个高度。让老师清清楚楚地教,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跨学科阅读还能带来辐射的影响。老师要去影响学生,让学生继续前进。

一直以来,不是带有功利去读书,就是随便翻翻,自己也感觉,读了太多无用之书。在工作中,总能听到一些前辈建议我们多读点专业书籍,而自己总是读的不够。致使现在的专业成长都是相当困难。无论在写作,还是教学上,都很不专业。发表诗文,最好的是《星星》;发表的教育教学类文章,最好的是《中学语文》《语文报》了。呜呼哀哉,惭愧至极!

眼前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他们的语文老师去的几十年里读了哪些书。在课堂上,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自己也觉得没有什么。帮他们解决的问题,毕竟是有限的。更何况,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学生们离开了语文,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校园还能保持一种对书籍的阅读兴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