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明白不失望,就要做好这两件事
一、该做的做下去,是为了追求什么?
把该做的做下去,听起来好像是一句废话,
但是很多人其实都没做到这点,
为什么?
因为对于什么是【该做的】许多人都没有明确的认识,
比如一个人突然想读书,他要求自己一年读100本好书,
书单准备好了,接下来是买,买书的过程很顺利,直接网购点击下单,
书送到了,也放到了书柜上,这个人把自己想读的书按照顺序摆好,
他想的是,一本一本读,一个月读10本,如果太忙的话,一个月读8本也可以,
然后他把序位第一本书抽了出来,放到了自己的书案旁,然后为了提醒自己,他还写了个便签贴在了显眼位置:
“每天要读够两小时再睡觉!”
一开始,他坚持的还不错,但是坚持到了第三天,他突然被很多琐事影响了心情,
似乎琐事越来越多,自己越来越没时间去拿起这本书来读,
久而久之,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即使有时间,他也不会去读书,因为他没有勇气读下去,
他意识到,即使读下去,自己也无法完成自己的既定计划,那就是一年读100本书的计划了。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搁浅了。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道理,
第一,这件事本身对他来说,很明显是该做的事情,他有意愿做好,但是却没有意志坚持下去,
前期的准备工作,买书选书,把书摆好,这些事情都让他做的井然有序,
但是一旦到了读的阶段,执行难度陡然增加,这就导致了他迅速从一个非常明确的希望,转变为一种逐渐体验,逐渐加深体验的绝望,
而这种绝望感,就是他发现他做不到他应该做到的事情,
可是如果我们进一步去分析这个问题,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
他应该做到什么呢?
他认为,他应该做到一年读100本好书,
因为他没有按时完成阅读计划,所以他认为他失败了。
可实际上,他需要做到的,不是一年内读100本好书,
而是【要让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让自己通过阅读去提升自己】
所谓一年内读多少本书,是希望,但是这个希望的根本,是借助读书这件事,提升自己,
这才是他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这才是他买书,摆书,读书的真正目的,
但是,他为什么没有意识到这点呢?
因为,过度的功利心蒙蔽了真正的意义所在,
所谓对希望的追赶【一年读100本】是一种对【高条件,高规格,高于普遍意志】的要求,
忘了初心,走的再远也会迷失自己:
读书,读多少不是目的,
读懂了多少,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当一件事,追求的初衷错了,
追求的结果,又怎么可能尽如人意呢?
二、在乎与不在乎
那些不让自己失望的人,往往对于失望的理解,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比如他们会知道,该如何权衡自己与别人在观念上的矛盾,
他们不会让这样的矛盾,去破坏自己所坚定的事实,
也不会让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成为衡量自己价值的【唯一条件】
他们不是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而是他们会分析,别人对自己评价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有些人对你的评价,很理性,是基于希望你好,所给予你的建议性提醒,
这些观点,我们之所以在乎,是因为这些建议的本意是好的,
也许有些刺耳,也许有些不够“鸡汤”,
但是他们对你的帮助是显而易见的,这就如同有些药是苦的,
只要能治病,就有吃下去的意义:
良药苦口,是良药,才有苦口的意义。
那么,如果这药不是良药,而是毒药呢?
有些人对你的评价,满满的恶意,
从态度到立场,从价值观到苛刻的要求,无一不表现出一种针对性极强的攻击感,
他们所希望的,不是你变好,而是你越来越糟糕,
他们就越高兴,越兴奋,
这就是“恨人有笑人无”的现实所在,
也正因有这样良药与毒药的对比,
所以才会有在乎与不在乎的差异,
无论声音的大小,无论影响的浅与深,
我们所能在乎的,是那些真正值得我们认可的价值所在,
哪怕声音很小,哪怕影响很浅,那些对我们有帮助,有意义的良药,
都是值得认可,也是值得去理解的。
而对于那些毒药,无论影响如何,无论让我们多么恶心,
不在乎,只是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己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这样的不在乎,就是一种拒绝失望的态度:
有些麻烦,越想越艰难,
有些改变,越做越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