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篇原生家庭

与父母的相处

2019-08-18  本文已影响1人  G小姐的自由世界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始终是家庭关系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今天来简单探讨下成年后的我们如何与父母相处这个问题。

一. 几大特点

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例子,讲讲一个典型的中国家庭往往会有的特点。

1. 含蓄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总是十分含蓄,不善于和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感觉,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亲子之间。几乎全都是通过一些无声的言行去传递爱的——而当作为表达方式的言行有不妥时,言行背后的动机便很有可能被曲解。这或许也是一些不和的根源。

例如我从小到大几乎没听到过父母对我说「我爱你」几个字,而我自己也并没有这样,以至于以前父亲节或者母亲节时,老师要求我们向父母表达爱并且写下作文时,便是我最头疼的时候。

含蓄的第二点表现便是父母很少说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一切以子女的为先。

例如每一次和父母出去玩的时候,尤其是妈妈,她总是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总是说「我怎么样都可以,你们开心就好」,而自己呢,就算再累再困也是会陪着我们。不过表面上是什么都可以,但我还是知道她肯定有所喜好的,只是深深地埋在了心中,我自己有时也有点无奈。

2. 没有自我

父母一般是以子女的需求和梦想为先,并且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溺爱的同时,希望他们有梦想有追求,有稳定的工作,然后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这样自己才会有所放心——似乎就是完全为了下一代而活着。

至于家庭中另一个重心——夫妻关系,则退居其次,甚至乎次于与夫妻双方父母的关系,重要程度一般是:子女>双方父母>夫妻

3. 缺乏边界

从没有自我,便容易导致缺乏边界:子女成年后容易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典型例子便是催婚催子。这也无可厚非,既然孩子是他们生活的中心,二十几年的奋斗都是为了孩子能活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未来,自己的梦想都在ta身上了,当然希望方方面面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二. 分析

下面就上述列举的一些问题,结合所看过的一些书简单进行分析。

1.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说到过东西方社会其中的一个典型不同是:西方是团体格局,东方是差序格局。

在西方的团体格局里面,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都有明确划分,而团体内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也都列得清清楚楚,并且往往通过「克群」来使群体的权力不至于侵犯个人权利,保证了个人的独立性。

在中国的差序格局里,则有点格局不清了,人际圈子随时可以伸缩,可以攀关系、谈交情,人际关系就如石头被丢进水里后所形成的一圈圈纹波,所谓的「人伦」便是指一轮轮波纹的差序。而圆心是自己——以自己为中心,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先做好自己,再推己及人,于是「克己」成了重要德性。

于是,在团体格局里,西方的家庭是团体性社群,社群的作用便是生儿育女。在这里面,夫妇是主轴,子女只是配角,两性间的感性是凝合的力量。

而在差序格局下,中国的家庭便表现得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可以依据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家庭的作用,除了基本的生育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功能,可以经营各种事业,基本的家庭变成了氏族性,家族代替了家庭。而既然要经营事业,那就得遵守各种纪律了,于是便产生了三从四德。并且,在这种格局下的家庭主轴不是横的(夫妻之间),而是纵的(父子/婆媳),于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就显得十分次要了。所以费孝通说道:

中国人在感情上矜持保留,不像西方开放,也是在这种社会格局中形成的性格。

到这里稍微总结下,就是中国社会是一种差序格局,圈子与圈子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父母过分干涉子女的事情也就自然而然了,再加上中国家庭往往是以纵向关系为主轴的,过分强调家庭的事业性功能,于是在感情上的含蓄也就不难理解。

2.

在费孝通的另一本书《生育制度》中,也详细研究过传统中国文化下的婚姻和家庭的问题。看下来也让我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关于家庭这一块,里面说到亲子间冲突的原因之一是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很自然吗?孩子是父母生出来的呀。但书中却说到:

父母把孩子堪称自我的一部分,是由社会力量造成的,而并不是件生物的事实。我们自己社会中用血统观念来加强亲子一体的信念,以致我们常不自觉地认为子女是父母生物上的支派。社会用各种方法使父母对于子女在心理上认为是一体……能做到这种程度,社会才放心把新成员的长成教给孩子的父母去照顾。把理想自我交卸给子女,一方面不失为解决个人内心矛盾的出路,一方面也正合抚育作用的需要。可是这一转渡却又种下了亲子间冲突的因素了。

原来,婚姻制度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承担抚育孩子的责任,于是这种制度下,再加上社会的引导,父母便过度认同于子女与自己的一体性——即便彼此只有基因上的联系。而这种过度的认同,也容易让父母把自己实现理想的责任推卸到孩子身上。于是,父母就显得「缺少自我」了。

三. 对 策

那怎么正确处理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家庭的组成部分。家庭里面,其实有不同部门:夫妻部门、子女部门、兄弟部门……

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不同的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彼此之间不会过分干扰。例如属于夫妻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应该牵涉到子女部门,这样很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不同部门之间的相处,既要保持连接,又要分清边界。这样才可以培养独立的人格。而且一个家庭中关系的正确的优先次序是:父母>亲子>夫妻双方的父母。

因此,处理好于父母的关系,重点是要保持合理的家庭边界。

1. 独立

要保持边界,前提是要自己独立和成熟,包括经济上和精神上,拒绝父母的过度帮助。如果事事都依赖父母,甚至啃老,那么边界就无从谈起。

2. 要坚持边界的维持,不要轻易妥协

孝敬父母,不等于接受他们的过分介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结婚、生子、就业等生活方式都是个人的选择。当父母尝试介入到个人的生活时,就要注意明确边界了。此时或许会因为父母常说的「为你好」为由有一点后悔和自责,但边界一定要尊重和维持。

当然,在保持边界的过程中,父母难免会有一定的情绪,此时沟通方式也就很重要了,要学会处理他们的情绪。此时可以多多陪伴他们。伤心是暂时的,当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或许会慢慢明白从而开始学会尊重你。

3. 正确地建立连接

明确边界的同时也要正确地建立连接,那如何正确地孝敬父母呢?首先陪伴是最重要的,就算再忙,一个电话或者微信聊天都是必要的。另外,在特别节日,送上自己的心意也是给感情账户存款的好方式。

其次,进一步地,帮助他们实现梦想,找到自我。前面说到,很多父母过分把重心放到孩子上了,往往没有自我。所以,应该把父母的梦想也写进自己的梦想书里,并以此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之一——为感恩而前进其实是十分有力量的。要是不知道父母的梦想是什么,我猜可以是多带他们出去旅游、给他们报一些班,让他们找到伴,找到生活的乐趣,一般不会有错。

好了,与父母相处的问题,暂且说到这,当然,年纪尚轻经历尚浅,很多只是纸上谈兵,肯定有不足之处,还需要多多实践。如果有更好的意见欢迎提出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