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国序曲14,在山上,D5,Tadapani—Jhinudand
出发:Tadapani
午餐:一路都在吃,所以就没有再专门坐下来吃。。。
入住:Jhinudanda,Namaste
今天是在山上的第五天。
感冒虽然没有朝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但也没怎么减轻,一直咳嗽不断鼻水儿不断。如此一来,上到ABC实在是不安全,毕竟4130米高的海拔,比拉萨还高,在高海拔地区感冒是个很要命的事情,没有必要跟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较劲。
今天会路过一个分叉口Chhomrong,往下的一个村子里有温泉。我们的计划是,泡过温泉,如果我的感冒有了好转,再继续挑战ABC。
即便是整个大环线,也不过只有两个地方有温泉泉眼,这里就算一处了。温泉诶!想起来内心一下儿就充满了动力。今天,就是爬,也要爬进温泉池子痛痛快快地泡个爽,泡个透!
Tadapani的日出
小环线上的村子,位置都极佳,基本上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背风,有水源,风景好。千百年来,人们在山上一次次寻觅,最后找到的最适合居住栖息的地方,就汇聚成了现在的村落。
住在村子里,要么俯首就是溪流,要么抬头就是瀑布,要么远眺就是雪山……日出日落更是再日常不过。
既然没有勇猛精进到重新爬上Poon Hill去看日出,这次在Tadapani,就不能再错过了。
5:31,天还未亮,抬头还能看到漫天繁星。白色的小点是月亮 5:50,太阳开始冒头,星星隐没了 6:13 6:16 6:31 6:33 6:35 6:39 6:44 6:48 蹲着看日出的没瓜吃的群众 这气质,是不是就差一把大刀,还有一个“精忠报国”的纹身了一路上的风情
从Tadapani出发后,几乎以下坡为主,相较于之前的持续爬升,简直是一路唱着小曲轻松溜达。
小环上最惊艳的旅社
这是一家让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印象深刻的旅舍。
它面对着深邃的河谷,身处半山腰,居然还有着一片十分难得的宽敞空地,敞亮异常。下次路过,一定要在这里呆上一天。
院落的小桌旁,有人背烤着太阳,面朝着雪山,手上一本边角已经翻得有些卷起的小书,旁边一壶还冒着热气的马萨拉茶。有人干脆一块地布或是一个防潮垫,就地一铺,舒舒服服来个日光浴。
这里没有吵杂的城市噪音,没有纷乱的光电污染,信号微弱,自然纯粹。
这家旅社的名字,叫Mountain Discovery Lodge,所在村落叫做Chuile。
从Chuile这里,能够看到的对面山上最远处的蓝房子,就是分叉口Chhomrong。但从Chhomrong到达温泉所在地Jhinudanda,还需要下到谷底。那为何不能一直沿着河岸在河谷直接穿越呢?
一路上,但凡碰到的人,我们都会问这个问题。但得到的答案极端错乱,有一半的人说可以沿着河谷走。剩下的一半人则说必须要上山下山地在山里穿梭,Chhomrong是必经之路,没有别的选择。好吧,问到最后,我们也分裂了。只能跟着前面的路走下去了。
走着走着就发现,这一路上,居然没有看到别的分岔路,直到走过一个巨大的吊桥,再次面对着弯弯曲曲的上山台阶,我们才最终意识到,这确实是唯一的路,沿着河谷的想法是不靠谱儿的。只有在山里钻来钻去才是可行的。Chhomrong确实是绕不过去的,除非趟河生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累了,休息一下,休息一下就在我们准备走出下一个村子,在出村的村口休息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法国老年队。有多老呢,平均年龄在七十岁左右吧,其中有八十多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的方向和我们正好相反,属于反穿。
每个人都好老,感觉他们迈着步子好辛苦。但每个人都面色红润,神清气爽。
徒步这件事就是这样,可以有五六岁的小娃娃,冲劲超强,活蹦乱跳,也可以有步履缓慢的老年人,亦步亦趋,果决坚强。
山野不会拒绝人,只有人,拒绝进入山野。
一切的前提,都是保养好身体,有一副好腿脚,两个好膝盖。还有最重要的,一双喜欢野趣的眼睛,和一颗热爱自由的心。
然后,进山吧,速度不是问题,耐力可以磨炼。剩下的,就是慢慢的体验,慢慢的享受,和永远的慢慢回味。
站在晚霞映衬下的山巅,俗事烦扰都不再成为桎梏。一瞬就是永恒。
老年团里最年轻的领队大姐(阿姨?)。当时看到她的水袋,简直震惊!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的利器!为了喝一口水,缷包背包是有多痛苦,体验过的人自有共鸣。居然可以有工具直接插根管子就解决喝水问题,科技果然解放生产力啊!我土土地跟大姐请教这个法宝,法国大姐热情开朗地给我演示怎么操作使用,我和毛毛当时简直羡慕得都要惊呆了。穿过田地
在尼泊尔的山上,你能够感受到的,是百分百原汁原味的山野生活。而这最突出的体现,便是有些小径,居然是需要穿越农田的。
没有一个农民会不爱惜自己的田地。而这个国家,居然会对外开放到连自己的田地都任人穿越的程度。他们不会为了发展所谓的旅游业,把原本世代生活在山里的山民清空,把山林变成彻头彻尾的游艺场。
游客和山民,依旧相安无事地共存着。在这里,你能闻到,空气里弥漫着,有人情味儿的,有麦香的,泥土的气息。
又到了一个村子口,又要进村儿了
满房梁的玉米,金橙橙,黄灿灿 拦路羊。仔细一看,发现居然身上有豹纹儿,怪不得这么胆儿壮敢做路霸尼泊尔挑夫
小哥边上的就是毛毛的七彩金箍棒这位是路上遇见的尼泊尔小哥,不到20岁,勤工俭学到山里当挑夫。遇到我们的时候,他帮忙背东西的客人已经抵达目的地,而他则需要原路返回加德满都,去时怎么上山,回来时还怎么下。
不知算是我俩捡了他,还是他捡了我们两个人。总之,自从中午决定互相搭帮一起走之后,都是小哥在给我们领路。
人家穿着人字拖健步如飞,我们穿着球鞋儿一路上各种喊着要休息。
尼泊尔的徒步黄金季就在9月到11月,所以这段时间也是这些靠出卖体力做挑夫的人一年之内最能够赚到钱的日子。在尼泊尔的山上做挑夫,真的很辛苦。记得同路的人在旅行社找挑夫,提及能挑多少重量时,旅行社老板为难的表情——他们也是人,除了背东西还要和你们一起爬山。所以重量不能过重。
走在山上,看着这些人汗珠子摔在地上砸八瓣儿的辛苦劲儿,确实于心不忍。
可是在山上,也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个肥硕的白人气喘如牛挥汗如雨地走在前面,后面干黑瘦小的挑夫背着白人的家当细软——两三个捆绑在一起的大的惊人的箱子,颤巍巍地跟着。这些箱子往往还都款式落后。甚至有可能类似于电影里才能看到的木箱子。这些老土是从哪儿找来的这些死沉死沉的箱子?你爬个小环线到底有没有必要带上两三个大箱子或是拉杆箱?
尼泊尔山里,有时会发生滑坡、雪崩。尤其在大环线上的驼龙垭口,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地质灾害。而每次在这些不可抗自然事故中,总有人受伤,总有人死亡。出事儿的主要人群,都是这些尼泊尔挑夫们。
惯于上山的人都知道,一旦上山,随身携带的东西能少带就少带,能不带就不带,衣服食物也都是按天按顿经过精确计算。突然出现的事故,在那些装备精良的户外探险、徒步行家而言,都不算问题,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对于这些孤身进山出卖苦力的挑夫来说,如果同行的雇佣者没有足够善心到分享给他们衣服和食物,一场雪崩,几天断粮,都可能轻易要了他们的命。尼泊尔挑夫们,也确实多是因为碰到事故后被抛弃,在山中冻饿而死。
在山上的旅社中,如果雇佣者住店且购买食物,跟随的挑夫的伙食就会由旅社全包。如果雇佣者只住宿却不吃东西,那挑夫就没得吃。
听起来,是不是苦到骨子里。
拦路的老牛路上就这么横卧着两头姿势销魂的老牛。尼泊尔小哥看我们面露微惧,路过时,一直用手按着牛头,一路把我们护送过去
终于马上就要到Chhomrong。进村前的这段路,是整个路上,云彩最美的路段。线路在这里分岔,想要上到ABC的继续上行,想要下山,或者计划去泡温泉如我们的,则只需要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连续下到山谷底的河边就可以了。
走到这里已经是下午两点多。我们坐下来,喝了一壶茶,休息片刻后,继续下山。
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差距,当我们到达住宿村落Jhinudanda的时候,天又再一次地全黑了下来。真是奇怪,为什么无论怎么走,每一天非得要走到天黑才能走到嘞?这是身体自我调节的一种应机机制么难道?
一切安顿完毕后,立马打听心心念的温泉,然后才得知,这温泉是纯天然的,并不在旅馆内。从旅馆出门,还要走二十多分钟的下山路,一直下到河谷才到。泡完后,还要原路返回。
我的温泉……算了,立马早睡,明天一早再下山去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