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宜修:中了七星彩的人生,她仍然活得好认真
文/四月默
1
长河落日塞北,那里有男人的豪情万丈;杏花微雨江南,那里有女人们的喜怒哀乐。
江南自古出才女,和风细雨,杏花满枝头,穿着袄裙的妇人在房里里拿着毛笔一笔一划写着“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
词中含情、哀怨惆怅,但这种惆怅轻柔、缠绵,淡淡的彷如江南三月里的春风,嗔怪、哀怨,皆由情而起,由情而生,也唯情而已。
这个诉说着惆怅的的女子就是大明朝非常有名的才女——沈宜修。
初次听到这个名字就无端被吸引,料想定是个才华横溢、温和大方的闺阁姑娘,她会吟哦诗词、能工书画,性情定然谦逊通达。人如其名,修饰得宜、恰到好处,沈宜修还真是这么个人。
才女从来不是横空出世的,原生家庭的教养方式、家长的人格修养都有一定的影响,诸如东汉才女蔡文姬就有个文学家父亲,魏晋时期的谢道韫更是深受谢氏一族家风熏陶,大宋朝的女词人李清照有一个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的父亲,沈宜修的祖辈、父辈更是不容小觑。
沈宜修父亲官至山东副史,伯父沈璟是吴江派的领袖,明朝著名的戏曲家,有着多部流传于世的戏曲作品,胞弟沈自征更是被称之为“北曲第一人”,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家族,完全让人不得不佩服。
但这只是才说了一半而已,这位中了七星彩的才女大概是一生都和文学结缘,丈夫是文学家叶绍袁,生的八子五女个个也是才华横溢,长女叶纨纨书法有魏晋风采,次女叶小纨乃戏曲史上第一位女作家,著有《鸳鸯梦》,三女叶小鸾才情皆备,据说是林黛玉的原型。
比她漂亮的女子没有她有才,比她有才的女子没有她嫁的好,比她嫁得好的女子没有她活的漂亮。
中了七星彩的沈宜修,人生就像开了外挂一样,这个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的大明才女,让人不服不行。
2
杏花春雨里,吴江沈家的沈宜修在修心阁里练字、画画。
出生书香世家的她虽然没有进过一天学堂,但却可以跟着兄长们一块念书、写字,家中人才济济她遇上了困惑也可轻松得到解答。她喜欢读书、写字,父亲也给了她这样的绝对的包容,不用那些“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庸俗道理来约束她,所以她读的畅快,也学的快乐,书画都自成风格。
比起少女时期就颇有名气的李清照来说,沈宜修在这个时期并没有留下著名诗作,所以她没有李清照那样“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羞情愫,但是她和李清照一样嫁给了门当户对的男儿郎。
在一个春光烂漫的日子里,沈宜修嫁给了叶绍袁。芝兰玉树的才子与眉目如画的才女,门当户对、天作之合,这是一桩再美满不过的婚姻。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毫不吝啬的褒奖这是“琼枝玉树,交相映带。”
在那个婚姻之事,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年代里,盖头一掀,不管对方是人中龙凤还是人渣败类都只能低头认命。
她无疑是幸运的,她嫁的这个男子和她一样出身世家,又喜好诗书,她既可以红袖添香,也可以同他赌书泼茶,玉树临风的叶绍袁不是那些不求上进的纨绔子弟,他有考取功名的抱负,她一直鼓励她、陪伴他,给予叶绍袁莫大的精神支持。
许多女子出嫁前是巧笑倩兮的妙人,婚后却被折腾的唉天叹地。沈宜修从来就没有这种烦恼,她的诗有叶绍袁迎合,她的情有叶绍袁珍重。唯一一点烦恼是叶绍袁的母亲认为他们夫妻太过恩爱,终日诗词探讨,你来我往的,这般朝朝暮暮缠缠绵绵这恐怕会于叶绍袁的科举之路不利,于是沈宜修暂时将诗词创作搁置,一心一意支持叶绍袁考取功名。
沈宜修如此宽厚温和,叶绍袁更是觉得委屈了她,他眼界开阔,从来不觉得女子有才是错,反倒是提出了“德也,才也,色也”这样与男子三不朽并重的妇人三不朽。
她的德,她的才,她的色,都得到了夫君完全的肯定,枕边人是知己、是爱人、是可以谈古论今又可以为她遮风挡雨的才俊。何其幸运!
3
人生如戏,前一秒艳阳高照,后一秒狂风骤雨。沈宜修的人生一直艳阳高照照照照。
叶绍袁于天启五年考取了进士,他们的人生又更上了一层楼。天资不凡的叶绍袁不仅学问上做得好,为官上也是让人非常放心。
闺阁里不用识愁滋味,嫁人后又有丈夫呵护备至,沈宜修在这样顺风顺水的环境下性子也是通透宽和。她不用经历烽火狼烟的战乱,也不需感受跌宕起伏的人生,她只需关爱丈夫、教导子女、操持家中就可,虽然说不上富贵至极却是难得的顺畅。
顺畅从来不是一件容易事,纵观历史上才女的婚后生活,蔡文姬嫁人三次还曾背井离乡,李清照中年丧夫随后凄凄惨惨戚戚,朱淑真婚后生活糟糕至极,卓文君要靠一首《白头吟》来挽回丈夫的心,相比于她们,沈宜修简直过得舒服至极,才子佳人的组合,是琴瑟和谐,是相濡以沫,叶绍袁对她一心一意,从不曾背离。
当然,她也不是个处在优渥环境中不是人间烟火的小仙女,她珍惜生活给她的馈赠,对叶绍袁也是倾情相待。
有一回,叶绍袁的好友困顿潦倒得生活不下去了,沈宜修见到这样的境况当即二话不说,将头上的簪子取了下来递给叶绍袁,叶绍袁大为感动,对她说等来日定然买更好的头饰给她,沈宜修浅笑,说道“既已委身于君,又何云报?”
夫妻本是一体,同荣辱、共富贵,哪里来的报与不报,又何须报答。
后,魏忠贤把持朝政,叶绍袁不满朝中乌烟瘴气,遂以侍奉母亲为由辞官归隐。这又是一段怡然自得的生活,归隐后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晨早起,夜晚眠,两人一同教养子女,看着他们一个个从垂髫孩童变得亭亭玉立,听着他们从咿咿呀呀到出口成章。
“芍药如含笑,旖旎回廊曲。蔷薇更袅袅,满架纷红玉。景色良悠哉,聊以消尘俗。”她将归隐后的生活徐徐写道,再畅快不过,山间的清风与桥边娇艳的芍药,一切如斯美好。
4
“阵阵南飞,都是无书雁。薄幸难凭归计远。梨花雨对罗巾伴。”与表妹张倩倩传书是她是这样写的。
“塔锁碧环环。淡扫作云鬓”。见到西湖美景时,她是这般描绘的。
“苔钱羞涩,容姿粉淡,悴丝摇柳,烟褪余香,露流初引,一番还又。”思念丈夫、愁绪满怀时她是这样诉说的。
她的词作清丽婉约,有着李清照式的含蓄,又带着自己的惆怅感怀。
命运唯一一次让她觉得措手不及便是幼女、长女的相继离世,从小被她宠爱到大的女儿先她一步长眠于地下,她感伤、她惆怅,这是她平生遭遇过最大的打击,她以泪洗面,遥想当年女儿咿呀学语时,那年欢声笑语,一家人其乐融融,如今月还在、树常青,人却已经不在了。
她写悼亡,写尽自己的感伤,“凄寒切,寸心百折,回肠千结”。心有千千结,千回百转,满目皆是悲伤。
好在,她还有不离不弃的丈夫,还有余下的儿女一起陪伴她、宽解她,和那些遭遇国破家亡、夫离子散的才女相比,她这一生已经足够幸运。
有人说,她的诗词多是女儿家愁绪,和李清照后期的家国感悟那种满目疮痍的荒凉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她的眼界是小的,因为她没有遭受过重击,所以没有办法让诗词的创作突破那层局限,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可她不用经受那些兵荒马乱、饥寒交迫,少女时期有一家人宠,婚后有夫君始终如一的呵护,中年有几个名声大噪的才女女儿陪伴,老了还有亲人在身边宽慰,死后有丈夫将其词作与子女词作汇编成《午梦堂全集》,她已经足够幸运,她在她生活的格局里,已经写出了最好的状态,留下了感人的词作,这已经让人羡慕不已。
在明朝中了七星彩的女子是什么样子,那一定是沈宜修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