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益书社2018 英文阅读读书

0921-一步一个脚印,改掉坏习惯-The Power of H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126人  f5cbc22a4a57

坦白说,我看这本书的目的还是蛮功利的。我知道个人身上有很多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习惯,有好有坏,构成了我们每日的大部分行为模式。而随着最近的阅读和思考的深入,也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正在阻碍自我的成长。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我想要的答案,还好没有让我失望。

The Power of Habit,中文译名《习惯的力量》,作者 Charles Duhigg(查尔斯·都希格)是《纽约时报》的商业调查记者,曾获得美国 2013 年普利策新闻奖。

或许是商业记者的缘故,作者对于这本书的整体结构与内容编排还是很清晰有序的,先是解释了习惯存在的原因和通过习惯回路运作的模式,而后分别展开论述习惯对个人,对公司,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最后在本书的附录部分还很贴心的给出了一份关于习惯的实践指南。

如果你对本书有兴趣,又没有太多时间阅读完全书的话,那么建议重点阅读第一部分与个体相关的习惯运作模式,以及最后的实践指南。此外,这本书的英文词句表达也并不难,有能力的话还是推荐阅读原版。

言归正传。关于习惯,不管我们的目的是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还是想改变一个坏习惯,最重要的是要先充分了解习惯的运作模式,即:

习惯回路(three-step loop)

根据大脑工作原理,之所以会有习惯的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更省时省力的工作模式。在介绍习惯回路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三个概念:

cue — 暗示,可以是具体的眼睛所及之物(如糖果、电视广告),或者是具体的某个场所、某个时间段、某种情感、某个想法…...甚至是某个特定人员的陪伴。

Cues can be almost anything, from a visual trigger such as a candy bar or a television commercial to a certain place, a time of day, an emotion, a sequence of thoughts, or the company of particular people.

routines — 惯常行为,可以很简单(如刷牙、洗脸等动作),也可能很复杂(如看到某种行为会习惯性的发火)。

Routines can be incredibly complex or fantastically simple (some habits, such as those related to emotions, are measured in milliseconds).

rewards — 奖赏,可以是物质奖励(如带来感官享受的食物),也可以是精神鼓励(感到兴奋、有成就感等)。

Rewards can range from food or drugs that cause physical sensations, to emotional payoffs, such as the feelings of pride that accompany praise or self-congratulation. 

如图所示,习惯正是这样产生的:把暗示(cue)、惯常行为(routine)和奖赏(reward)拼在一起,然后借助一种渴求(craving)来驱动这一回路。

比如吸烟的人,看到一包万宝路香烟(暗示 cue),大脑就开始预期尼古丁的味道(奖赏 reward),正是带着对尼古丁的渴求(craving),让他们忍不住开始抽烟( 惯常行为 routine)。

再比如,正在工作中的我们,听到新邮件到达的声音(暗示 cue),大脑就开始预期新邮件的内容(奖赏 reward),正是这份对新邮件内容的好奇和短暂分心的渴求(craving),让我们忍不住开始查看邮件( 惯常行为 routine)。

了解习惯回路的运作模式后,我们就可以借力打力,进行新习惯的养成 & 坏习惯的改变。

新习惯的养成

举一个大家看了都会忍不住会心一笑的例子 — 如何养成晨跑的习惯?

首先,我们要选择一个暗示(cue),越简单显眼越好,比如把晨跑装备放在床边,或者是起床后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接下来,要给自己设定一个有足够驱动力的奖赏(reward),比如可以通过各种运动 App 晒数据来获得成就感,又或是享受跑步过程中流汗的感觉,更或是跑步中产生的大量内啡肽能让我们心生愉悦之感……

但是,别忘了,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大脑对预期奖赏有着强烈的渴求(craving),我们才会在每天早上自觉地开始晨跑。所以对于奖赏的设定要选择最能驱使我们行动的那一个。

简言之,我们对于暗示(cue)的设置,最好是显眼位置,一眼就能看到;对于奖赏(reward)的设定,得是能激发起大脑强烈渴求(craving)的奖励;而惯常行为(routine),最好是能保持每日都要做的行动。

坏习惯的改变

首先要明确一点,有些不良习惯,哪怕我们再不喜欢,再有意志力,也都没办法做到完全根除。我们所能做到的是,利用习惯回路的原理,重塑习惯。即:保持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但是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例如书中的一个例子,对于有些人,因为孤独或者是突逢变故而开始酗酒,那么我们在明确诊断其预期需求后,完全可以通过改变其惯常行为,来改变酗酒的习惯,即我们可以通过找人交谈这个行为,来替换掉喝酒这个习惯。

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于,我们往往对于自己的很多坏习惯,是分不清楚到底是为何会这么做的,那又该怎么解决呢?

这里,作者提供了一个四步走的思路:

1,先找出惯常行为(routine)

比如,作者说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有个坏习惯,喜欢每天下午去咖啡厅买巧克力饼干,但是每天都这么贪吃甜食,很明显对身体不好,而体重增加更是有碍观瞻。

所以,作者根据习惯回路,找出了这个习惯的惯常行为:每天下午,他会从桌子上起来,走到咖啡厅,买巧克力饼干,然后和朋友边聊天边吃甜食。

2,通过实验找出习惯背后的预期奖赏(reward)

我们已经很清楚明白,正是大脑对预期奖赏有所渴求才会产生这样的惯常行为。但是作者一开始也并不清楚自己为何会这样做,是因为到了下午肚子饿要吃甜食?还是因为想借故出去透透气?或者说是想去咖啡厅和朋友聊聊天?...

所以,作者就根据能想到的几个预期奖赏进行实验,比如到了下午吃个苹果?或者出门不去咖啡厅,改去其他场所?再或者是不出门,就在书桌旁和朋友电话聊天?...

凡实验必有记录,所以作者在每次的不同实验活动之后,会拿笔记录一回到桌前就想到的头三样东西,比如当下的情绪或思维,对自己感觉的想法,或者仅仅是头三个想到的词。

然后再设置一个 15 分钟后的闹钟,等闹钟一响,看看自己是否还有这个习惯冲动,以此来判断并找出自己的真正需求。

PS:这个过程中,用笔记录这个行为是关键,至于写下来的头三样东西是否有意义倒无关紧要,最多有助于我们事后回顾。但是用笔记录的这个行为,能让我们的大脑更专注于当下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3,分离出暗示(cue)

一旦顺利找出惯常行为和奖赏之后,剩下的就是找出触动我们惯常行为的暗示,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识别:

Location:习惯发生时的场所,即具体地点,在书桌旁?

Time:习惯发生的时间,可具体到几时几分;

Emotional state:习惯发生时的情绪,快乐?无聊?烦躁?不开心?

Other people:习惯发生时,周围有什么人?同事?妻子?孩子?

Immediately preceding action:习惯发生之前的动作,正在写作?上网?看电视?

作者按照这三个习惯回路的分析步骤和实验记录,最终找出了自己之所以每天下午3点到4点这个时间段有吃甜食的冲动,是因为想借着外出买巧克力饼干的机会,可以和朋友聊聊天,放松一下。

4,制定改变计划

至此,作者这个每天下午吃甜食的习惯回路已经分析诊断清楚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上所言:保持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但是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作者制定了改变计划:每天下午3点半,到朋友的办公室和他聊上10分钟。 为了确保自己能记得这样做,还在手表上设了下午3点半的闹钟。

刚开始一段时间,偶尔也会有一两次忘设时间,导致旧瘾复发,但持续几个月后,作者已经完全不再需要闹钟提醒,就成功用新习惯替换了旧习惯。

虽然说,改变习惯的过程很难,而且有的习惯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还会经历反复的实验与失败,但是只要我们弄明白了习惯行为背后的原理,我们完全具备改变习惯的力量。只看我们愿不愿意,有多少决心要去改变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准备借此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习惯,你们呢?

重点回顾:

习惯的产生:把暗示(cue)、惯常行为(routine)和奖赏(reward)拼在一起,然后借助一种渴求(craving)来驱动这一回路。

习惯的养成:对于暗示(cue)的设置,最好是显眼位置,一眼就能看到;对于奖赏(reward)的设定,得是能激发起大脑强烈渴求(craving)的奖励;而惯常行为(routine),最好是能保持每日都要做的行动。

习惯的改变:保持同样的暗示,提供同样的奖赏,但是改变中间的惯常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