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益保护农村

【话题:女性权益】孩子,请记住:"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2018-02-24  本文已影响4人  新一代的觉醒

无论世界走向何方,技术多发达,人类智商多高,社会文明多进步,只要是人的世界,一定是什么人都有,好坏都有,落后的东西一定会存在,只要有利于人的东西,能够被利用的东西,都会存在,无论受害群体觉得它多么可恶,既得利益的人一定会捧在手心,人都是自私的。

孩子,请记住:"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2018年春节,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白洪谭的《博士春节返乡:老家仍保留客人来了女人不上桌习惯》,里面讲了几个特别刺激农村女孩心理的关键点:

1.女孩自从出生便无缘家谱、族谱,被排除在村庄的公共事务之外!

2.吃饭不仅要分清座次,长幼尊卑一目了然,而且至今保留着来了客人,女人不上桌的习惯。

3.喝醉酒的男人,好的闷头睡觉,没德行的会对女人吆五喝六,甚至大打出手。女人则要刷盘洗碗,打扫满地的烟头和骨头,收拾男人的呕吐物。

4.乡间舆论不齿于喝酒就打骂女人的男人,但也容不下能当男人家的女人,否则会成为街头巷议的笑柄。

5.除了主妇们,对于故乡的很多女孩来讲,她们依然在某种程度上延续着“大门不出,二门不入”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串亲拜年喝酒几乎看不到她们的身影,一直等到结婚出嫁,她们才会以主妇的身份,出现在乡村的社交场合。

6.最近几年,农村逐渐丰饶,女人和孩子终于不用等男人吃剩的那一半鱼,而是可以和男人同时开饭了,只是她们仍大多摆张桌在厨房或偏房,并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男人的酒席散场。

7.男人们主宰着饭桌。

8.墙上到处都可看到的“关爱女孩,就是关爱民族未来”、“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宣传标语。

  标语背后是多年性别平等教育一直努力改变的现实状况:女儿尚在产房,门外一户人家添了男孩,大家都会围上来说“恭喜、恭喜”,而当得知我添了女孩时,围上来的人们则会宽慰道“男女都一样”。

9.在故乡,男丁意味着家族的兴旺。一般35岁至45岁的村中男主人,大都至少有一个男孩,即使在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代,也鲜有独生女的情况。年龄再大一些的村民,即便已经生了五六个女孩,也要一直生下去,直到最终得到一个男孩为止。一些家庭因为超生被罚的所剩无几,有的为了躲避计生体检,甚至远避他乡。

在家乡,像我这样只有一个独生女儿的人,几乎找不到,比我的博士帽还稀缺。

10.村中的葬礼和新年祭祀都由每家派出男丁参加。

11.故乡酒桌上,我经常可以听到很多“能人”的故事,只是这些能人都是男人,没有女人。

12.有些家族谱记录了一些嫁到本村的女人,而忘记了在本村出生和长大的女人,因此,我的女儿无论有何种成就,都似乎和这个村庄没有关系了。

13.我写了村庄很多男人的故事,但却没有女人的故事。

14.如今,故乡的很多仪式因为年轻人进城而越来越简化,只有葬俗仪式还保留着一家一户摊派一个男丁的传统,如果一户人家没有男孩,则意味着以后无人接替户主人,参加这种仪式的“互助”。

15.一次聊天,村里一位上了高中的女孩拿出自己的日记,她这样回忆参加祖父的葬礼:“跪在棺材边上哭了几天,我已经哭不出来了,但是还得像所有人那样,拿一片手绢遮住眼睛……大家只看到一群不怎么上门的亲戚卖力的表演他们的悲痛,却不去关心这个即将埋在黄土中的人究竟做了什么”。

16.而另一些刚嫁入村中的女性也并不轻松,其中一位在聊天时说,她每次都从胡同进村,从来不敢走村中大街。

17.村中的大街、桥口公共领域往往被打牌的男性所占据,偶尔年长的女性凑足了人数,才会在大街口聊一会儿天。

18. 可女儿出生以后,很多热心的村民向我表示了同情。因为我如果以后不要男孩的话,则将被归入“绝户”的行列。在故乡,这个词并不只是指没有子女的人,还专指没有儿子的人。酒桌上,有人说起不愿让自己的儿子娶“老绝户头”的女儿,怕儿子以后面临养老压力。

19.在乡村,女孩长大出嫁换回一笔彩礼后,在舆论上便没有了太多的养老责任,老人还是秉持着“养儿防老”的理念,一直住在儿子家里。

20.很多老人把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家产都提前分给儿子。也有老人按孙辈处分财产,弟兄两个,一个有儿子,一个有女儿,他们的父母会立下遗嘱,把财产分给有儿子的那个儿子。

21.一些老人讲究落叶归根,魂归乡里,但是女儿出嫁终究要离开村庄,而她们的父母则担心,一旦跟随女儿到异乡,则有可能再也回不到故乡。

在中国,多少乡村都是这样的景象?!即便21世纪,仍有大批人活在2000年之前的原始观念里。

我很庆幸我离开了故乡,户口迁出,这个故乡并没有给我位置,离开了我也不再留恋!曾经多么雄心壮志,希望回家建设家乡,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回去建设农村,可惜那里并不属于我的天地,没有认可我的余地,我何必当一个炮灰呢?!

农村的女孩,你的权益在裸奔,你的灵魂在哪里可以靠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