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烽火 余烬未熄
接在《神州陆沉 铜驼荆棘》之后的一段,目前写到南陈灭,隋一统。这次写的并不能令自己满意,主要是个人感觉没法像之前那样,用三两语做个总结(之后再试试),千头万绪下已经尽可能地缩短。现在想想,隋唐之后到清末的那些,又到底该如何简化?从隋开始,少数除外基本都是大一统的,想想也是可怕,要越写越多了……
八王不乱,五胡何来?座上清谈,信口雌黄。两主被掳,行酒狄廷。内政不纲,遂有此祸。衣冠南渡,尚得王马共享半天下。士稚北伐,中流击楫,何等豪迈,而朝内却依旧内讧不休,最后只剩得江表六州,苟延残喘。司马江山终为寄奴所夺。
然,天下烽火未靖,干戈不止,九州杂胡,忽兴忽亡。
北魏
拓跋魏顺时而起,据有北地,历十一世,享国百七十余年(包括东西两魏),自道武开国,经太武剿灭诸胡残余,统一北方,最后孝文太和改制,使其国势达到顶峰,惜其英年早逝,仅过十余年,胡仙真临朝称制,朝局被弄得一片糜烂,先逢六镇之乱,又遭河阴之难,尔朱荣亲手把拓跋魏推到了悬崖边。其后,高氏、宇文氏强势崛起,分执东西两魏牛耳。玉壁之后,东强西弱之势逆转。高氏代魏(东魏)建齐(北齐),宇文氏代魏(西魏)建周(北周),魏(北魏)亡。
北齐
齐(北齐)传六主,凡二十八载,除高洋在位前期及高演,庶几还可称英主外,其余皆残暴昏淫异常,终得禽兽之朝恶名,并遭灭国之祸。
北周
周(北周)传五主,凡二十四载,开朝之初,宗室权臣当道,接连毒杀两位傀儡帝君,最终将宇文邕扶上帝座,没曾想却扶出一位韬光养晦,卑躬励士,强国富民的英主来,灭齐(北齐)廓清北方,打下日后隋唐时万国来朝盛景的基石。惜天不假年,武帝早逝,虎父犬子,朝局复乱,外戚抬头,杨坚受周(北周)禅,建隋。
南朝
自刘宋夺司马江山后,其后纷纷扰扰百五十余年间,南朝经四代,历三姓,凡二十三主,内乱频生,昏君多,英主少。
南朝宋
刘宋(南朝宋)传八主(刘劭不计入),凡六十载。
金戈铁马屠六龙,却月照河破虏骑。
即便气吞万里如虎,也斗不过岁月如梭,寄奴托孤,却所托非人。元嘉草草,志大才疏,引来北虏饮马长江。
元凶造孽,刘骏新亭登基讨逆,孝武(虽然我不认为他孝,武也谈不上)在位期间前明后昏,却也完善了“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为之后隋唐开科取士打下坚实的基础。孝武登基十二载,崩于玉烛殿前夕,将千年难遇的奇葩刘子业托孤于刘义恭、沈庆之等人。其后刘宋气数急速下滑,民间有歌“金刀利刃齐刈之”,刘宋天下终为萧齐所夺,寄奴子孙也几乎被萧道成屠戮殆尽,也算是天道好还。
南朝齐
萧齐(南齐)传七主,凡二十四载。
得“六始六终”之说助力,萧道成开基改元。高帝、武帝崩后,萧氏不肖子孙仍像前朝那般内斗,最后萧氏旁支窃国建梁,齐(南齐)国运止于二十四载。
南朝梁
梁(南朝梁)传N主(实在是一想起来就头疼,一是多而乱,二是有些个史书上根本不认),凡五十五载。
萧衍在位四十八载,也是前明后昏,后世既有道君皇帝,前朝自有菩萨帝君。而正逢朝局一片紊乱时,上苍又送来一位旷古绝今的“宇宙大将军”,羯奴侯景,彻底将南朝梁作的四分五裂,菩萨帝君饿死台城,一言难尽。此时难得朝中还有一二老将倾力支持,结盟攻灭侯景,只不多久,两人又生嫌隙。
吴兴人陈霸先于京口举兵,杀死王僧辩及逐去被扶植的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君,后又迫主禅位,梁灭,建史上唯一以己姓做为国名的朝代,陈朝。
南朝陈
南朝除了萧梁外,其余开国帝君都逃不出三年魔咒,陈霸先建国后在位也仅三年即崩。令人稍微心安的是陈朝后继君主大多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那时被侯景折腾的奄奄一息的南朝才能在数十年间得以喘息恢复。可惜,又好景不长,若干年后,陈叔宝即位,深陷纸醉金迷的局面。隋朝倾国而来,渡江伐陈,陈国朝堂集体出降,后主身侧仅余一袁宪,他却不顾袁宪最后的劝谏,留下最后一点体面而藏身于井中,最后被隋兵搜出,真是将祖宗的脸丢的一干二净。
至此,始于五胡内侵,神州持续了近三百载的大动荡,才为之消弭。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