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目的
最近猫妈退出了一个读书群。这是一个读书群,但是他们读的书都不是我要读的,没有共性。另外这里的书友的性格也是我不喜欢的,比如说不管读了多少书,和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总是有抱怨的,比如说读了好多书,但都好像是为了逃避的。
最近还有人在微信读书上和我搭讪,也被我删了。我们大家用微信读书看我们喜欢的书,有时候看一下别人的评论,有时候自己发表一下感想, 我看到别人写的感受认为很有道理的会点个赞,不认识的人读了我的感想也会表示同意。收到最多的反馈的是我在读《四世同堂》后半部中对于瑞宣这个人性格上的矛盾和左右摇摆的软弱性非常厌恶时写的一段感想。大多数的人都是同意或者赞许,也有人认为我的评论不对,就专门针对我发了一通教育。我觉得很奇怪,你不同意我的想法可以在原文上写你的呀,干嘛要来说我?
至于那种打着读书的名义来搭讪的就更可恶了。根本就是玷污了读书的目的。
那读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猫猫头读历史书不是很多(他是不喜欢读的,我也不喜欢读,所以我没有逼迫他),队友就一直要求他多读,也说了读历史书就是读一个个故事。最可气的就是还要我一起陪太子读历史。我这个人也是桀骜不驯惯了,我不喜欢去做被迫的事情,我也不喜欢去做我做不好的事情(比如家务啊,比如做饭啊)。我小时候历史不好,我背不出那些什么关键点转折点,也总是混淆年代和人物的。比如那个晋惠王,我总是以为是晋惠王,结果臭名昭著的那个是晋惠帝,“王”和“帝”有很大差别吗?然后查阅的时候又不小心跳出个“晋惠公”,立即把时代硬生生地提前了好久,那我不是更迷糊了?
不过队友一直都再提,连我们美女老师也这么说,我就不敢怠慢了。
最近队友又给猫猫头看了什么TED TALK 讲学历史,我听了之后突然意识到和我前一天晚上给学生上课讲的阅读很相似。
为什么学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看其中的人性。
为什么要阅读?就是为了从书中找到对于人性的描绘和反映。
《双城记》是一本名著,个人以为是狄更斯所有作品中最辉煌的一部,虽然不是我最喜欢的,不得不承认:经典中的经典。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但是不是同一次说)暑假要逼迫读名著。
我已经把这本书推荐给朵小姐了,什么是推荐,就是连同故事情节和结尾读告诉她了,这样她可以专心去读细节。哪些细节?除了我上课用到的教材,还有一些我提到过的,为什么要这样读?可以体会其中反映的人性。
我们的同学们,时间很紧迫,即使放假,也是大堆的任务等在那里,读书作为娱乐,是不在我逼迫学习的范围内的。作为学习目的的读书就比较辛苦一点,因为要仔细阅读,也需要具体分析。比如《双城记》这本书,为什么说它好,辉煌在哪里?读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各方面怎样去考虑?构思如何?写作怎样?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我截取的两个片段,非常生动地回答了上述问题,但是如果不仔细读,也就这么过去了。也就不知道这两个篇章存在的意义了。如果单纯地撇开了故事设定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任务环境的话,就是一篇无聊的爱情小说了。我们以为爱情是小说不变的永恒的主题,小说离开了各种情爱就无法有血有肉地存在了。其实是我们错了,很多名著中得情爱篇章通常是一笔带过的,因为讲述的不是重点。《双》也是如此,这本书中的善的人性是通过爱情和情爱来表达的,而恶的人性不得不依托复杂的社会背景,而人性从何时开始又为什么变得如此丑恶,作者好像解释了又好像词不达意地表现了。所以要通过各种地旁敲侧击才能理解。
我这里讲到了法国大革命,学生马上来了一句“巴黎圣母院给烧了”,我都没高兴搭理她,因为这一说就走好远了。《巴黎圣母院》中讲地人性就更加错综复杂了,你以为只有克洛德主教是坏人吗?菲比斯队长就是好人了吗?小佛洛罗呢?香花女呢?判刑的法官呢?百合花呢?......看上去好像除了卡西莫多,其他都不是善类啊。这部浪漫主义小说,写了世界经典的爱情(还是单向的,我们自作主张册封的)之外,还写出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人们的无奈和悲催,还相互关联。
不用再举很多例子了,家长们都抱怨读不过来了。
读小说,就是读人性。
学历史,也是学人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