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完保险后悔了,想退保要怎么办?
退保,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退保损失大,不退却如鲠在喉。
那么,什么情况不适合退保?退保需要考虑哪些问题?退保要怎么操作比较好?
就在这里,用一整篇文章讲一下吧。
一、什么情况可以考虑退保?
二、什么情况不适合退保?
三、退保要怎么操作,才最恰当?
什么情况可以考虑退保?
简单来说,一个家庭合理的保险配置,需要满足:保障全面、保额充足、保费适当。
如果保障不全,可以加保,买新的保险;如果保额不足,也可以加保。
但是加保容易,缴费难——家庭的保费预算总是有限的。于是加保之后,会造成保费激增,当家庭难以承受更高的保费,或者高保费不合理,那么,就可以考虑退保。
--比如需求错配,本来想买保障,但是却买了理财型保险(如分红险、万能险等),每年保费相当高,可是保障却很低。
--比如保障买的不合理,以前买的重疾险只有终身可选,由于预算不足,只买了10万保额、保终身的产品,这就非常不合理,远不如买一款30万-50万、保70岁的产品,这时候其实也可以通过加保解决,但如果家庭承受不起更高的保费,退保反而是更优的选择。
--比如保费分配不合理,有些家庭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把全家一半以上的保费,都拿来给孩子买保险,自己却裸奔,似乎给自己买保险显得“自私”一样,可是保险本就是利他性质,大人给自己买保险,实际受到保障的更是家人。这种时候,不退掉一些保险,实在没办法给大人增加保障了。
什么情况不适合退保?
1.身体状况变差,不好买、或者干脆买不了新保险了
因为保险是保障未知的风险,当身体状况较差,比当年买保险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些新问题,买不了新保险,那么已有的保险,即使差强人意,但总归也是一份保障。
当然如果买成了没太多保障性质的保险,同时发觉该保险对自家无用,那么该退,还得退。
2.年纪大了,买新保险不合适了
健康类型的保险,对于年龄是非常敏感的。年纪越大,保费越贵,杠杆越低。当年纪大了,买新保险不合适了,自然也不必退了
3.刚买完保险,又新出了“更高性价比”的产品
保险产品也是随着时代发展和大众需求,不断进化的。退回去看10年前的保险,与现在的产品相比,简直是被碾压到泥土里。再过10年,可能如今这些产品,也会被长江后浪拍死在沙滩上。
产品总是会更新换代的,但是风险是不知道何时会到来的,所以只要买了当下合适的产品,就足够了。没有必要过度比较,去年买今年退,以退保损失来算,也完全不划算。
等过几年,如果家庭收入增加,能够拿出更多的保费预算了,届时直接加保即可。
退保要怎么操作,才最恰当?
第一步:了解退保损失
如何了解?
方法1:翻出保险合同,找到现金价值表——看当前的保险年度(即保障的第几年),对应的“现金价值”是多少,现金价值就是目前退保能拿回来的钱。
方法2:给保险公司打电话——如果实在懒得翻、看不懂,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百度查,或者保险合同里有),提供姓名、身份证号、购买的产品名称,直接询问:当前退保,能退回多少钱?
第二步:寻找替代品
退了旧保险,目的是买更适合的新保险。在退保之前,先去寻找替代品。当比较差价之后,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判断,退保是否划算:
方法1:按照一样的保费,用旧保险的保费,来看看:能够买到什么样的产品,保额高多少、保障多了哪些
比如旧保险每年交1万元,交20年;那么就看看,现如今拿1万的保费,能够买到什么样的产品,保额能高多少?其他保障能多多少?
方法2:按照一样的保障,看看如果是买新产品,保费能节约下多少
比如旧保险的保额是20万,保费是1万元;那么就看看,现如今的新产品,保额20万,保费是多少钱,比1万元有没有节约很多?
注意,是节约很多哦!原因详见上文“不适合退保”的第3点。
当退保换新,能够节约的保费,远胜于退保造成的损失,那么你还觉得退保带来的是损失吗?
并不,退保是为了避免未来更多的损失,同时为当下争取最好的保障。否则,白白交了这么多年的钱,保障也不到位,钱也没少交,咱图什么呢?
反过来说,如果年纪已经大了,又或是其他原因,在同样保障的前提下,新产品并不会比旧产品,节约更多的保费,反而退保损失要远胜于节约的费用,那么自然没必要退保。
第三步:新产品投保成功,且平稳度过等待期后,退掉旧保险
最后一步也非常重要,很多人以为自己身体没毛病,结果并不一定能够顺利投保新保险。
即使新保险已经投保成功,也不要急着退掉旧产品。这是因为,除了意外,其他情况都是有等待期的,也叫观察期,观察期内出险不理赔。
因此,要等新保险的等待期过去之后,再去退掉旧的,避免保障出现断档。虽然等待期只有短短几个月,但风险这东西,谁也说不好,所以强烈建议大家,还是稳稳地来。
由于保险的等待期,常见有180天,所以如果打算退保,要在旧保险交费之前,最好能够提前6个月做打算,至少也要提前3个月(有的产品等待期是90天)。
以上。
希望对于很多想要退保,又犹豫彷徨的朋友,可以有所帮助。
在评估“新保险”能够节约多少保费、能够增加多少有效保障的这个环节,还是需要对市面上众多的保险产品有一定了解的,同时具备判断有效保障的保险知识。
所以,如果在整个过程有疑问,可留言或私信,联系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