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永远在路上旅行·在路上素材库 名人励志,美文美句 语录

在知识管理中如何让收集的资料更有用?

2019-07-20  本文已影响11人  范范专注高效学习

在知识管理中,大家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1、自己妄想通过一个超容量的硬盘、云盘或软件来存贮一切自己收集来的东西?

2、自己费尽心思把不同的信息按照类别进行了细分和归类,看是去很美,但是中看不中用。

3、只知道像松鼠一样囤积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知识。

4、自己存储了几百G的资料,用的时候却找不到。

5、收集了大量的知识,看了无数的书籍,但是发现自己也没有得到什么提升。

其他的问题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曾经就遇到过这些问题,为了不让其他的小伙伴再走和我一样的弯路,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如何让收集过来的资料更有用,这些经验对我有用,我不敢保证对你是否有用,现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第一,把所有的资料存在一个地方

有的同学,把收集过来的文章、剪切的网页、看过的书摘、工作的资料,有的放在硬盘里,有的放在云端,有的在邮箱里,有的在云笔记软件里面。

你认为你收集了很全面的知识,但是用的时候如大海捞针,就是找不到。

我认为最好的做法就是,把收集来的知识都统一放在一个地方,比如放在云笔记里面,随时可以同步。

这样做是为了节约搜索的时间,提高搜索的效率,避免像狗刨一样乱扒。

第二,不要追求复杂细致的分类

分类是正确的,看上去笔记会更具有逻辑性,但是分类太细致不利于笔记的搜索,藏的越深搜索的难度越大。

我的建议是不要超过三层笔记,因为这样会更容易、更高效的归类,也更容易被找到。

第三,利用标签提高搜索的效率

第二条说了,笔记最好不要超过三层,剩下的就靠打标签来把提高搜索的效率。

标签可以把一个知识进行不同的归类,把点状的知识用网状进行连接,有利于让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融合、相互碰撞,从而碰撞出更多的灵感。

但是,标签的设计最好有一个目录和定位,不要想到什么标签就打什么标签,最后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该按照什么样的标签进行搜索。

第四,注重消化吸收

搜集来的知识不叫知识,只能被称为信息,只有消化吸收后的信息才能被成为知识。

如何消化呢?

这是一个大课题,今天不做深入的研究,点到为止。

比如,你看了一篇文章或者读了一本书,如果你只是把大纲和关键知识点整理了一下,那不叫真正的消化吸收,你最多只能被称为是信息的搬运工。

如果你看完以后,能够在文章后面写出:

1、我收藏这篇文章的原因

2、我看了以后有有什么收获

3、我看了以后有哪些疑惑

4、文章所说的新理念、新思路用我自己的话应该怎么解释

5、文中的知识我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经过这样反问自己,你就会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印象,当你再次看到这篇文章就会明白它的用途。

第五,把成果转化作为笔记收集的落脚点

上面的四步都是为第五步做垫脚石的,归类的再好、总结的再好,如何没有行动输出,没有成果转化,那笔记的收集就是失败的。

所以,要始终坚持以终为始的原则,将行动输出作为重中之重

每一次成果的输出,都是对笔记的进一步深化和运用。

只有成果输出了,你才知道你做的笔记是否有用,是否过时。

如果过时了,以此为契机,根据实践的经验及时进行修正和更新,有新鲜血液补充的笔记才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

今晚的干货全部来自自己是实践,你get到了吗?

喜欢的老铁们点个赞哦,晚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