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计划管理

2022-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飞天神鼠

导读:

1、计划管理是管理的基础

2、计划管理推动企业发展

3、如何保证计划的有效性

01

计划管理是管理的基础

    大部分企业年终或年初都会确定新的一年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就要落地,落地就需资源,如何将目标和资源匹配起来就是计划要关注的内容。计划管理其实就是解决目标与资源是否匹配的问题,计划管理也因此成为所有管理活动的基础。没有计划管理,资源管理、成本管理、目标管理等都会成为空话。

管理的起点是目标,将目标落地,将目标与资源、人力、财务相结合就是计划管理。广义的计划管理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验证计划执行结果三个紧密衔接的工作过程。狭义的做计划则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公司预测模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我们做过计划的人都知道,计划就是回答5w1h的过程。5w1h指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何时做(When)?何地(Where)?谁去做(Who)?怎么做(How)?

计划的起点是目标,目标是对未来的预测,目标是解决未来问题的,而不是现在的问题,因此目标往往是不准确的。有些企业制定目标是参考竞争对手、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的,并不是根据企业拥有的资源制定的,往往会根据目标去配资源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去找资源。很多管理者会抱怨上级给的目标太高了,完不成。其实上级也不是不了解企业情况,但是定目标不能根据企业自己资源定,否则可能出现企业目标倒是实现了,但是也被竞争对手打败了,甚至被淘汰了。所以管理者不要从目标上去和上级讨价还价,而应该从资源上去争取更大的支持,没人招人,没设备,申请预算上设备,缺啥补啥。这样你才能完成计划,将看似不可能的目标给完成了。

目标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实现目标的行动,找准实现目标所需资源,申请资源,抓紧行动,这样做目标才会实现,计划就是行动的安排。没有行动的计划是无意义的,没有计划的行动是致命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确保计划是有行动的,而行动是有计划的。

02

计划管理推动企业发展

大部分企业都存在长期与短期、变化与稳定、效率和效益的矛盾,比如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冲突,长期目标是使命、愿景、价值观的东西,但是短期目标是企业要生存;变化与稳定的矛盾中,企业希望能稳定发展,但是外部的变化不能提供稳定发展的条件;效率和效益的矛盾,企业想要高效率的发展,但是需要考虑效益问题,有时企业生产的产品效益亏损,效率越高,生产越多,亏损也越多。企业正是在这三对矛盾中循环发展的,那么如何面对这三对矛盾呢?计划管理的职能正好解决这个问题。

计划管理是通过建立目标的方法,使得三对矛盾统一协调起来。计划管理从高、中、低三个层次出发,让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分别负责不同的目标和任务;高层管理者需要对战略性、策略性的目标负责,这些目标包括公司长期的发展、投资回报以及市场占有率的变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高层管理者要对长期和变化负责,换个角度说公司是否有未来,是否能够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取决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要对功能性目标负责,主要是企业中期的发展、生产效率以及人力资源的发展。所以中层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稳定和效率负责,也就是说公司是否具有高的效率,是否拥有合适的人才队伍,取决于中层管理者的水平。基层管理者要对日常生产经营性的目标负责,包括短期的发展、工作安排、销售额、成本控制等。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基层管理者对短期和效益负责,也就是说公司是否具有盈利的能力,是否可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取决于基层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之所以大部分企业不能平衡长期与短期、变化与稳定、效率和效益的关系,主要是计划管理做得不好,不能合理区分管理者的责任,往往遇到问题统统往上扔,结果是高层管理者拿着高工资,却干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甚至是基层管理者的工作。不断地为运营成本、产品或服务品质和生产效率花费精力,他们并没有去关注外部变化、关注投资回报以及企业的未来。比如大部分企业高层关注管理效率和人力资源,而企业是否能够培养人,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保持企业的稳定,是需要中层管理者的责任。要提高效率,要靠公司所有人,而中层管理者能够接触公司很多人,培养很多人,影响很多人,所以,中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公司的稳定和效率。

在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也存在类似问题,当我们出现产品品质不行、成本失控、任务不能完成的情况,肯定是基层管理者有问题,要么就是基层管理者能力不够,要么就是基层管理者的态度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关注基层管理者的培养和提升。但实际情况是质量的问题都是由高层提出。成本的要求和标准也是公司高层管理者提出的。高层关注成本和质量没错,但是不应为质量和成本负责,只有让基层管理者自己关注到这两个问题,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成本和质量才可以得到控制。现实中恰恰相反,具有成本和质量意识的往往是高层管理者,而基层管理者反而没有成本和质量的习惯。高层管理者对于成本和质量没有直接贡献,对成本和质量有直接贡献的是基层管理者,所以必须培养基层管理者具备成本和质量的意识,如果发现成本失控,品质不够,利润无法完成,一定是基层管理者不合格。

当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够做出贡献的时候,企业发展的三对矛盾就得以统一协调,企业就可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成长,这就是计划管理的好处。所以我们需要给予基层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因为基层管理者决定我们的质量、成本和盈利,他们是生产经营的人,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

所以我们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要各负其责,避免高管人员承担着所有的目标达成,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变成了员工的现象。

案例:企业高管非常注重节约,要求打印报销说明等不重要的文件用废纸(一面已经打印而无用的纸)打印,但是具体负责经常打印的人,因为废纸用起来不如新纸方便,所以经常用新纸打印,废纸用碎纸机破碎掉。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少自己打印的高管非常珍惜每一张纸,一个每天都要打印的人却毫不珍惜纸张。

03

如何保证计划的有效性

要做好计划管理,首先要保证计划的有效性,要保证计划的有效性,那如何制定计划呢?大部分计划制定者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大家只是分解目标,探讨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而没有了解目标是理想状态,理想和现实之间是差距的,计划的目的就是消除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或拉近二者的距离,并根据这个距离来确定行动的方向和资源的获取。管理者要和员工反复讨论如何消除理想和现实的距离,经过反复讨论就会得到可行的活动安排,计划就可以有效地制定出来。

企业制定计划往往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收集计划再汇总的方式,一种是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模式。自下而上制定计划和目标的方式有些问题,如果考核是完成计划就给予奖励,下面部门就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计划目标小一些,而如果匹配资源是和计划目标值挂钩,下面部门就会想尽办法提高自己的计划目标,不管最后是否实现,先获得资源再说,因此这样制定计划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因此如果要保证计划是有效的,就需要从公司层面确定计划目标以及资源安排,计划最核心的部分是预算。除了预算以外,对计划有效性影响的因素还有激励政策,在制定计划的同时,激励政策也需要同时确定下来。因为计划能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获得信任并能够实施。所以在编制计划的同时,把激励政策同时制定出来,政策一定要非常清楚全面,又要稳定和兼顾变化,这样就可以确保计划得以有效实施。

最后要保证计划有效,企业高层要重视计划的制定及执行,要通过正规文件的方式下发到各下属部门或单位,签署目标责任书时要正式,要搞仪式,让大家觉得这是正式的,就像以前的军令状一样,是要执行的,包括激励惩罚措施都是和计划一起执行的。其次领导要给以足够的支持,计划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上级管理者支持下属去实现计划,计划的实现需要资源,只有上级领导可以解决资源的分配问题,因此,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是保证计划得以实现的条件,也就是计划有效性的一个来源。

案例:日本儿童用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日本儿童用品打算全面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决定用3年的时间,让日本儿童用品在中国市场获得前10名的地位,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制定计划。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差距非常大,在现实中日本儿童用品在中国没有影响力,而理想目标是进入前10名。他们决定寻找缩小这个差距的策略点。在反复分析中国的市场情况之后,他们的选择是以拍摄动画片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于是一部接一部日本的动画片在中国市场播放,那些动画片上的故事和品牌深入小孩子的心,3年后,中国儿童用品市场前10位有8个是日本产品,排在第一的就是“Hello Kitty”。

拍摄动画片就是这个计划的策略要点,虽然设定3年做到中国市场前10名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目标,但是因为寻找到缩小差距的策略点,后续行动的合理性保证了目标的实现。所以计划最关键的就是找到解决差距的策略点,围绕着这个策略点展开资源调度和行动,目标就会实现。

参考《管理的常识》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