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专业阅读与心智成长

何处安放孩子的“内心戏”

2018-11-06  本文已影响99人  卓韵

上课的时候,看到小超低头专注地涂画着。

悄悄过去,拿起他的书,混乱的画面中看到些有趣的小细节:红蓝交战的双方,俯仰之间架势十足。瞧他们的动作,特别传神。

小超书里的涂鸦

独自走路的小男孩多了个伴儿,带着温暖。看那小人儿的身体,还跟小男孩同一方向、同一步伐呢。孩子也拥有细腻的心思。

小超的小人儿 何处安放孩子的“内心戏”

看到书上都是这些涂鸦,心中五味杂陈。其中,阵阵惋惜。很惋惜他未能感受语文课堂的精彩,很惋惜他无穷的想象和细腻的心思都安放在简单涂鸦中,很惋惜他在涂鸦创作之路上得到辅导进而成为一项技能的概率很低,很惋惜他在现时的教育中很可能无立足之地……

你知道,这些涂鸦也许有天能成为出版的画作吗?下图是绘本《打架的艺术中》中的后环衬,映入眼帘的是支离破碎,生动的描绘了打架中混乱的拳脚。小超的涂鸦不就是这个画面的雏形么?!

绘本《打架的艺术》后环衬

绘本《打架的艺术》:打架不是战争,战争也不是打架。操场上、教室里、运动场……不管在哪里,只是一个不对劲的眼神或小动作,竟然就打起来了!哎呀,孩子们为什么老是动手动脚呢……大人常常忘了自己小时候也曾调皮过,其实哪个孩子没打过架呢?大人若是想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最好的方式就是回想自己孩提时期的模样,然后就能体会到孩子们身上同时并存着──兽性与纯真的力量

绘本《打架的艺术》部分内容

可是,现在的孩子打架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我们教导孩子文明、有礼,却忘记给予孩子“撒野”的平台。摸爬打滚这些原始的动作,争吵战斗这些本能的自我保护,何处学习?

有些孩子在大人面前默不作声,却会在同伴或者弱者面前展现暴力;有些孩子日常温和有礼,却在涂画中表现愤怒、攻击。

其实,孩子心中有很多“内心戏”,他们头脑中会演绎争吵、打架。

“内心戏”是孩子的本能锻炼,因为现实无处安放呀!

“内心戏”能让孩子尽情释放情绪,打架也能,争吵也能,运动也能,阅读和绘画也是安放情绪的途径。沉迷电视和电子游戏的孩子,正是因为无处安放“内心戏”。

图画书大师约翰•伯宁罕是描绘孩子内心戏的高手。他在绘本《莎莉,离水远一点》中开创了以两种不同手法绘图来区分现实与幻想中的两个不同世界。下图摘自其中,爸爸妈妈在水边晒太阳,却要求孩子离水远一点,孩子静静远望大海,其实她心中已经有了和海盗大战的“内心戏”。

绘本《莎莉,离水远一点》

余治莹评论:也许很多父母都常常会自认为最了解自己的孩子,认为他们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换句话说,孩子就好比那顽皮成性的孙悟空,再怎么翻筋斗、乘云驾雾,终究逃不了如来佛——父母的手掌心。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许多父母都会习惯性地站在制高点,抱着“我都是为孩子好”的态度,指导着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他们期望孩子就像棋子一样,按着自己所规划的路线往前走,不能走偏,更不允许出错,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就难免会忽略了去关心孩子自己真正的感受以及他们心里究竟想要做什么。

莎莉在现实中的是百无聊赖,在想象中却自得其乐,简直是惊心动魄的奇幻之旅。

当当中的书评:在这本书中,伯宁罕没有使用一个批判的字眼,可是他通过图画,传神地表达出孩子的心思意念,让小读者产生共鸣,同时也激发许多父母心中的警醒:若只是一味地站在旁边念念叨叨,会让孩子的心与父母渐行渐远,日后也许会造成亲子间难以跨越的鸿沟

要知道大人说话的时候,孩子心中自有应对。要知道他玩积木、她玩娃娃时随口而出的语句都是他(她)的内心戏。要知道孩子涂画、写作中出现的攻击、愤怒、悲伤都是他(她)的感受。

“内心戏”,是为了避免在现实中实现暴力。

何处安放孩子的“内心戏”?

很多打闹其实无伤大雅,很多涂画也只是玩笑。孩子爱看搞笑甚至有些低俗的漫画,正是找渠道消磨自己心中的内心戏。成人仍然热衷武打片、英雄主义电影,也都一样。金庸的武侠世界,将每个人心中的戾气转为侠气。

涂画和文字足以安放内心戏的时候,语言足以良好沟通的时候,暴力才会消亡。


我希望孩子可以更自由涂画,更多表达自己的内心戏,如果喜欢,更可以琢磨画技,创作自己的作品。

我希望孩子可以在阅读中转化自己的内心戏,看到天涯总有同道人,又看到世事不只一种理解。

我希望孩子可以在写作中构建自己的想象世界,内心戏有多精彩,皆可以用文字演绎和传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