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天说地芳草集散文特辑

兰花豆

2020-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清荷2004jiu

今天在饭座上忽然提起了女儿小时候常吃的煮大豆,我才想起来女儿离开这里已经十五年了。每年回来又恰逢春节和十一,煮大豆的人也回家过节了。她已经好多年不吃煮大豆了。 

女儿打小就爱吃煮大豆,尽管现在在北京几乎什么都吃过,但她对这里的煮大豆总是念念不忘。老公为她女儿转了好几条街也没见到卖煮大豆,回来后很遗憾。后来说下次去北京的时候提前买上带去,我摇了摇头,女儿也表示不妥。煮大豆只能现吃,旧的没法吃。

煮大豆也叫“兰花豆”(烂糊豆),大豆其实是本地人的称呼,准确地说应该是蚕豆,这里管大豆叫黄豆。

煮大豆,做起来并非易事,或者说会者不难。首先是选豆子,要选新豆子,旧豆子煮不烂,母亲告诉我新豆子是白粉色的,旧豆子是红色的。接着是泡豆子,泡豆子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豆子得泡出芽来,不出芽豆子就煮不烂。最后才是煮豆,豆子的咸淡也很关键,淡了没味,咸了又齁得慌;还有火候也很重要,水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多了豆子没味,少了豆子煮不烂。总之每个步骤都决定着它的口感。母亲煮的大豆好吃,只是这些年来好吃的东西太多了,有时实在想不起它来。

这让我想起了儿时我与兄妹抢大豆吃的情景。那时的蚕豆算粮食,只是过年时才供应点,而且旧豆子多,口感差,但母亲总能给我们做出可口的炒大豆瓣,炒铁豆和炒酥豆等,我们吃得可起劲了,一个下午能吃半斤豆子,然后又拼命喝水,把肚子撑得鼓鼓的。那时的大豆主要用来调剂菜,整个一个冬天都是山药熬酸菜或白菜,连白菜帮子都煮着吃了。只有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吃到大豆。那时的炒黄豆真香,吃一把豆子嘴里香好长时间……

女儿出生在九十年代,街上已经有卖煮大豆的了。大概是每天的半晌午就有吆喝的了,“豆烂糊了,豆烂糊了……”

“奶奶,逗烂糊了。”婆婆拿起碗赶忙跑出街,“卖豆烂糊的,站住,我买五毛钱的。”女儿则高兴地站在院门口盯着,然后高兴地蹦两下。有了煮大豆,女儿的午饭几乎就不吃了。女儿对煮大豆吃不厌,天天吃都行。“真好养活。”大人们笑着……

“煮大豆,煮花生,煮毛豆。”

“多少钱一斤?”

“五块。”

“来半斤。没牙了,只能吃它啰!就酒喝去。”老远就闻见了豆香,尤其是小茴香的香味。“还冒着热气呢?”我现在时常买点儿吃。嘴里似乎已经感觉出它酥烂和清香,有肉香味,但不油腻,而且它还可以打尖,估计还可以减肥吧(哈哈)。

“兰花豆来,卖兰花豆,煮花生,煮毛豆!……”

2020年10月17日星期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