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属于90后的未来
这两年在年轻人身上流行各种文化,当代的年轻人也不辱使命,往自己身上贴了很多标签。一段时间丧文化引领潮流,消极、抱怨、吐槽,丧完了又自我安慰一下,变成佛系青年,与世不争,你确定你佛系了吗?可能就是要行动的时候佛系,我与世无争;到了思想上还妄想是一条锦鲤,于是大家心态积极向上,恨不得明天就是世界第一,但行动宛如废人,名之曰“积极废人”,然后又自嘲自己是“隐形贫困人口”,你说可笑不可笑。
再过5个月,20后就要出生了。20后看90后,就像90后看60后一样!这话算不算是最扎90后心的话了。
说的小一点,大部分的90后现在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了,一个家要靠你撑起;说的大一点,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交接给90后了。
未来是属于90后的未来。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羡慕那些生活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人们,以为那时候的他们充满了机遇,改革开放的风吹遍全国甚至是影响了全世界,很多人下海经商取得了成功。我是个脑洞极大的人,我经常想如果我在那个时代应该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而随之阅历的增长才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你的成功不全部归结于你的机遇,还有你挑战机遇的勇气和面对困境时自己的能力,每一次时代的变革,每一次新技术的更新,背后都带动着巨大的财富分配、阶层流动。而90后恰好生活在互联网革命的时代,这何尝不是一次改变自己的机会呢?
90后的个性和综合能力是完全符合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其实90后有很多上一辈没有的思维,他们表现的更大胆更自我,敢说敢做,现在随着自媒体领域的兴起更体现出他们敢于抛头露面。90后的性格,就是互联网性格,他们很多人把平日里的娱乐做成了可以换取财富的事业,有的人才起步,但是他们玩透了商业模式,财务中产只是世间问题。
就像很多女孩喜欢追星,但是仔细想想,一个合格的粉丝也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先说热情,论狂热程度,地球上大概只有宗教比得过追星。追得厉害的粉丝,早已全身心投入到追星的伟大事业中。偶像发微博了,偶像出新专辑了,偶像上新电影了,偶像谈恋爱了......每一件偶像的小事在粉丝眼里都是大事。这种把偶像当成精神支柱,当成生命之光的热情,简直比发工资打鸡血还有效。哪个员工要是能像追星一样爱自己的工作,老板绝对感动哭死。
再说技术,追星绝对是一项技术含量颇高的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追星的时代早已过去,抱团追星的时代已经到来。单单了解偶像的生辰八字,身高爱好什么的,那都只是刚入门。真正牛逼的粉丝们早已团队化协作。从对外宣传到对内管理,从活动策划到资源外联,其整齐划一的程度,组织工作的高效堪比任何一家小型创业公司。
最后说毅力。前段时间很多人调侃周杰伦的粉丝数据,面对尴尬的数据分析,尽管我们都明白某坤的数据是假的,都是脑残粉刷出来的,但面子上过不去啊,于是杰伦的粉丝纷纷都去为他打榜了,很多娱乐圈的人甚至连夜为周杰伦打榜,周杰伦几乎是所有90后的青春了吧,90后做什么都不差,给爱豆打榜都那么拼,数据统计出来后周董妥妥的第一,甩某坤几条街。可见90后并不是不行,有时候就是等待一个迸发的时机。在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面前,任何困难都是渣渣。那些老板让加个班就一脸不情愿的人,请看看人家粉丝怎么通宵达旦给爱豆刷热评;那些碰到个危机公关就如临大敌的人,请看看人家粉丝如何偶像人设崩于前而不动声色;那些改个PPT方案就怨声载道的人,请看看人家粉丝怎么连夜打榜只为给自家爱豆争个C位。
而追星可能只是你生命里的一小段为了一个人而默默努力的时光,追星的意义不在于你是否去见了他,是否要到了签名或者合了影,追星最美好的地方在于通过追星的这段历程,发现了一个更厉害的自己,变成了更优秀的人,你们成为了彼此的骄傲。
想想你都能给偶像剪生日会视频了,为什么不再多学一点,以后没准能去个影视后期公司;你都能组织偶像见面会了,为什么不再多学一点,以后或许能策划个更复杂的活动;你都能给偶像在地铁里刷大字报了,为什么不再多学一点,以后去找品牌拉赞助完全没问题。
90后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存在落差巨大的争议和质疑,制止争议和质疑最好的办法不是解释,而是证明,拿结果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