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如果不做就不自在、不舒服,那也就没有了“坚持不了”的问题
任何事情的成功,离不开一个持续、稳定的前进状态。
很多事情明明很简单,为什么无法做成?比如每天清晨早起读三遍《心经》(一遍《心经》才260字)这么一件事情,坚持上三天、五天或是一两个月很容易,但是能坚持五年、十年的却很少见。这就是无法做到“持续”。
再比如练书法,一个孩子一年到头不曾旷课,风雨无阻都来找老师学习,可是为什么老是写不好字呢?书法课上偶尔认真起来写得很工整,可是绝大部分时间却都在草草应付了事(也许是家长逼着来的),自己也从未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书法这门艺术……这就是“持续”有了,却无法做到练习状态和质量的“稳定”。
还有一些事情,比如烧水,如果每烧1分钟断电一次,然后等自己想起来了再重新启动加热,一分钟后再断电……如此循环,真不知道何时才能把水烧开。这就是无法做到“持续”和“稳定”,于是便永远无法有所成就。
做任何事,付出持续的努力,并保持稳定的状态,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坚持”。世间高智商的聪明人不少,而真正肯下“笨功夫”的人却寥寥无几。
那么,为什么“坚持”那么难以做到呢?
回到生活中去看,天地间的河流会因每天奔腾不息而感觉疲惫吗?
花草树木会为自己的萌芽、生长、开花、结果而感到无聊吗?
你会觉得每天都要吃饭,而且还要吃上三顿很麻烦吗?
你会觉得每天都要睡觉,外加午休很困难吗?
你会觉得自己每天都要呼吸、眨眼各两万次左右很难坚持吗?
……
肯定不会。
为什么?
因为那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存在方式。普通人如果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不眨眼根本就没法活下去了,不吃饭不睡觉不呼吸不眨眼才是最难坚持的。所以,这也自然就没什么坚持不坚持的问题。
当我们能看到这个层面,问题的答案就浮现出来了。
“一件事如何做到长期持续、稳定地去坚持?”
任何事情,只要变成像呼吸、眨眼一样自然,变成像吃饭、睡觉一样的需求,当天不做这件事就感觉难以忍受——这件事已经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变成我们的一种存在的方式,那么,这件事必定能够如愿地“稳定”地“持续”下去,并且必定能有所结果。
古人所云的“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说的正是“读经”这件事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一天不读经典便难受得慌,哪会坚持不了呢?
人,都是逃避痛苦,而趋向快乐的。就像写这个“水云月斋”公众号,从今年3月9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7个多月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写文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乐在其中的享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可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没有什么不得已的外界原因,一般是会持续发文的。
所以,我们要努力向内不断审视、叩问,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个领域(参阅:品读蔡志忠(一):人生旅途,要找到最爱的那件事,然后做到极致),全身心投入,并在最终找到这种状态——
当我们每天的读经就像吃饭,不吃饭感觉没力气、缺乏养分;
当练习书法就像睡眠,能为心灵补足充沛的能量、带来更为明晰的觉知力;
当觉知(修行)就像呼吸,离开觉知大概三到七分钟生命受到威胁;
……
任何事,如能达到不做不自在、不舒服,甚至不做就感觉得不到某种特有的美好、愉悦或静谧、滋养,乃至浑然忘我的境界,便已经不存在了任何“坚持不下去”的问题,恐怕只剩下“不坚持不知如何活下去”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