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孟娇的见面,让我又有一些思考
1、关于"异类"。以前不懂事的时候,总把那些所思所想所为跟我们不同的人称为"奇葩"、怪胎、傻逼,并惧而远之。在心理上,把那些和我们一样惧而远之的人认为同类,于是经常与同类一起暗暗嘲笑这些奇葩。
只是后来明白,所思所想所为都和其他人一样,这就是我是一个普通人的原因。从小在集体主义意识教育下长大的我们,都缺了一点"异类"的品质。
现在我还十分感谢之前遇到的一个奇葩。不是他,不会知道圆桌派,不会知道学霸猫,不会知道书籍的领域这么广,以至于我现在根本不想看任何文学类的书,我变了!
轻松冥想和心理学领域的几本书,我已经忘了推荐给多少人了,如果不是那个奇葩,我不会知道这些,无法在当时的困境下自救,也无法在朋友需要这些帮助时给他们力量。
所以,向那些异类道个歉,当初的嘲笑真是我的无知。
2、关于效率。很多的道理,年轻时候听,它是死的,听了也就过了。长大了听,有阅历了听,它就是活的。鲁迅说,时间是海绵,挤一挤总会有的。当时也不过是课本上的一行名人名言。
最近,我发现,我没事的时候8点40走路上班和有事的时候8点50骑车上班,到达食堂的时间是一样的。 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要等到时间充裕了再去做,那么,恐怕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有完成的那一天。
所以,我的拖延症就是因为,时间太多!
3、关于惯性。昨天突然觉得嘴里没味,想吃点辣的,路过廖记棒棒鸡,心想这个该够辣了。一看,没有土豆,转身就走。后来又看到了绝味鸭脖,久久鸭脖,还是没土豆,我心不死,骑着小黄准备再找找。
突然我想到,我买卤味为什么非要买土豆?虽然喜欢,但为什么有藕片有豆皮不够,必须要有土豆才买。
行为模式太可怕了,这种执念害人不浅啊。是谁在大脑里种下的这些程序?有些东西,明明不需要,我们却固执的认为是我们必须的,所以有了那么眼花缭乱的困惑,有了那么多欲望大于所有的痛苦。
这个事情的最后,我还是买到了有土豆的卤味,但是发现异常的难吃,再也不会去那里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