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辞职?先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我那么有才,为什么要在这儿做这些打杂的事情?”
“我真的没有办法忍受跟这样的人朝夕相处做同事,我要去一个人际关系简单一点的环境。”
“你看,XXX也离职了,那我呢?”
你是不是也听过,甚至想过以上的抱怨呢?今天,七月和你来聊一聊辞职这档子事儿。
根源上,我们说因为传统雇佣关系破裂。具体一些,我们可以说为了追求梦想,为了寻找更匹配的人职关系,甚至可能是为了亲密关系人的期望。然而,于个体而言,回到“走”与“留”的这个问题本身,我们需要问一问自己的是,到底是为了“逃”还是“追”。
我把这个问题拆解为辞职三问:一问我为什么而走?二问我走了后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吗?三问我都做了哪些准备?
在回答这三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区分。
“逃”和“追”的区别
你爬过高山吗?我们一开始爬山的时候,精力充沛,稍微使点劲儿就能爬到半山腰,然而总会到那么一个地方,我们气喘吁吁、精疲力竭,再仰头望向看不到的山顶,你如何选择?如果你因为遇到了比较难爬的路途就换了一座山,刚开始休整过后的舒适一阵儿,十有八九仍会遇到想放弃的点——我们总有体力不支的时候,而高山也一定会有异常陡峭的地段——这个时候的放弃,就叫逃。
一、我为什么而走?
我们回到工作本身,当两个人同时打包好准备离开,看似相同,却可能非常不一样。在此之前,我们需要问的就是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而走?因为严厉苛责的上司,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因为无法满足的职业回馈?不,这些都太片面,就像我们爬不过眼前这座山了,除了知道“难”以外,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难。我们需要得到的回答是在这个过程中关于自己本身的客观问题。比如是不是我不能满足领导的执行要求,在人际沟通中我是不是不够有界限感,我对这个岗位的认知是不是有偏差等等。当我们开始把目光从外界转移到自己,才能看到这个问题本身真正的意义。
二、我走了后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吗?
一问意义之一,就是让我们能看到第二个问题:我走了后还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吗?我们会有一个叫做“乐观”的自我保护机制,体现在职场上即是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好运气下次不会再遇到同样的人、事。然而现实就是那么骨感:一个基于我们自身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去解决它,那么它一定会再来。当我们在这一次选择了轻易地逃离,那么下一次呢?在这样多重的人生博弈中,无论选择怎样的一条路,我们都会在未来的路上一次次被挑战当初所做的决定,但我们总归是希望,少一些因为不自知带来的后悔。
三、我都做了哪些准备?
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在当前的工作中我们并没有遇到大的瓶颈,那么此时的离开常是关于“自我实现”。就像开头的问题一样:“我那么有才,为什么要在这儿做这些打杂的事?”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的,除了眼高手低这种可能性,也有一部分人确实在某一方面有略有才华,也有自己清晰可见的追逐方向。这里就必须说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我都做了哪些准备?
很多人都找到了“追”的方向,其实也不意味着需要你需要辞职,因为同样也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以目前的能力很难进入你所期待的领域。我们常常谈及很多人赤手空拳、白手起家,其实他们并非一无所有,有的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看不见的坚韧才干和多方技能——这些隐性的软能力,你准备好了吗?不要被他人的“成”蒙蔽双眼,没有太多的人会说真话,即便说了真话,他人的经验也从来都是不可复制。
讨论完这三个问题,当我们下次再问自己因为不喜欢这个环境要不要辞职,学不到东西要不要辞职,遇到职业天花板要不要辞职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而走,走了以后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吗,这是在“追”,还是在“逃”?当我们为了自己所期待的发展不顾一切的时候,先问问自己:我做了哪些准备?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考虑选择成本的基础上的。如果你有希望你工作稳定的父母,有一笔还需要30年来还的房贷等等,你的选择确实需要以上三思。而如果你没有那么多的牵绊,也就是相对较自由,那么早点试错和体验,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写到这里,对于那句流行了很久的关于苟且、诗与远方的话,我忽然又有了新的理解:它们其实是并存的,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诗与远方,都是由一天天我们所认为的苟且堆砌起来的,而太多人,选择了非此即彼的方式,才把当前不那么令人满意的职业生涯看作痛苦的炼狱。对于这样的炼狱,我们应该看到的,不止是自己的优点,也应该看到自己的弱点——未必要完全克服它,但我们必须知道它,因为这是我们为追寻自己的生活所做的必要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