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叙(回忆)

2019-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記憶偉聲

又是一个安静的周末,上午照例把衣服鞋子洗了,出去买了点蒜苗和菠菜,打上两个鸡蛋煮了点面条。

忽然很是想念曾吃过的奶奶亲手擀制的面条,也很后悔小的时候那么多次看奶奶擀切面条时没有用心的去学习。直到有一年回到家里,奶奶说现在身体不如从前了,不能再给伟擀面条了,虽然是自说自话,但是当时的那一幕,却成为了日后每一次想念奶奶时必定会在脑海里开启的场景。

去年春节回家时,特意在网上给奶奶选了根漂亮的手杖。当时老太太还能在门前屋后来回走动,每一次看到自己时,还能够搬起凳子嘱咐自己坐在院里晒暖。

再回到庄里没多久,每天往家里打电话时,都被爷爷和姑姑们告知奶奶在打针呢。最近的这几年里,奶奶基本上每个季度都会按照医生的嘱咐打一星期的点滴,这一次也只是跟往常一样。只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次治疗的最终结果,是奶奶再也无法向往常一样拄着手杖自己走路了,姑姑们安慰说是奶奶岁数大了,在电话里自己也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其实这一整年时间里,一次次在心里发起疑问,如果年后不打针,奶奶的衰老速度会不会延迟一些?然而这世上很多事情,一旦发生了便永远也别想做任何的更改。

今年七月份因为换工作的缘故,回家待了一个多星期。刚迈进大门便看到曾经居住了多年的老房子已经不复存在,新起了三间砖瓦房,门口挡着门帘,父亲正拿着铁锨在新盖的厕所后面挖化粪池,看到我拉着行李从大门口走进来满脸的不悦,随后说道不是说了不让你回来了么。之前每当在电话里说要回家一趟父亲都显得不是那么的高兴,或许是怕自己耽误工作,又说你奶已经这样了,即便回来了也帮不了什么忙,可即便如此,我还是回来了!

奶奶在年轻时候是改嫁过来的,在另外一个村子撇下了一个男孩也就是现在的大伯,记得很小的时候曾听小堂兄提起过那么一句,说那位未曾谋过面的爷爷是在生产队干活时期出了事故而去世走的。而提起这位小堂兄,脑海里又有着许多的趣事呈现,打从出生那一刻起,为了躲避计划生育便被大娘忍痛送到了奶奶家里,是奶奶拿烙饼一口一口给喂养大的,而当时奶奶家的邻居也是位大队书记,经常会问起在夜里怎么会有小孩子哭闹?在小堂兄懂事以后,对于自己的家却始终都不肯回,有一次大娘过来接他,自己偷偷跑进了村子西边的一口池塘里面待了半天,直到傍晚大娘走了之后才一个人悻悻的走回来。再后来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即便是回到了自己家里上学,但每逢假期还是要回来的。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寒假和春节,每当此时,自己都会拎上姑姑们给做的棉靴和爷爷用麻绳编织好的草鞋步行好几公里,踩着厚厚的积雪去到大伯家把小堂兄给迎接过来,这件事情持续了好几年。现在回想起来,竟然想不出当时要去接他的理由,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也正因为如此,这位小堂兄今年都三十大几了还从未在自己家度过一个春节。

在父亲的内心深处,有一件事情是永远都无法原谅奶奶。母亲去世那一年,撇下了自己和妹妹三个小人,当时或许是因为通讯不发达的缘故,等父亲闻讯赶到家里时,大妹妹已经被奶奶私自做主送给了大伯家收养,大伯家有三个孩子,且都是男孩。父亲为此在心里窝了很大的火,而又觉得无可奈何。后来有几年时间,父亲每次在春节期间回到家里,免不了都要和奶奶大吵上几次,记不清当时自己具体有几岁,父亲一边拉着自己的手,已经从奶奶家走出了一段距离,中间隔着书记家院落,父亲还在大声地冲奶奶嚷着。

这一次回家是直接辞去了工作的。在心里想了很久,虽然每次回家时间都很短,但毕竟爷爷奶奶岁数都大了,村里的叔伯大爷也都在逐渐老去,回家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偏偏这份工作最难的就是请假。

七月,是一年当中最燥热的时候,这时期就连风好像也怕被阳光蒸烤,总也不肯跑出来遛弯。爷爷坐在门帘后面手拿着蝇拍在打苍蝇,看我进屋忙笑着站了起来,问我是在哪个地点几点下的车。第一眼看到奶奶在轮椅上坐着,心里一下子有说不出口的酸楚滋味,之前老妈也曾在微信上发过几张照片和视频,但依然不愿相信坐在眼前的是那位年初时还有些肥胖的老人,很明显,奶奶瘦了许多。我把凳子搬至奶奶跟前,叫了声奶奶却又不知该跟她说些什么。年初时还好些,现在甚至老太太都不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人是谁,爷爷在一旁大声地问着奶奶一边又自己作答,还认识这是谁不,这是恁大孙,这是伟。吃过中午饭,老爸和老妈都去午睡,我站在屋里来回走动,之后便轻声对爷爷说道,老爸不希望我回来,可我是跟着你们俩长大的,我肯定是要回来看看的。那一刻,爷爷竟显得有些哽咽,说你小哥在电话里也是这样说的,那一刻,忽然有些意识到,平时嘴巴笨拙的自己,竟也说了句早就应该向两位老人说起的感恩的话语。

盖这所房子是乡里刚审批了没多久的,上面给补助一万大洋。奶奶家院子本来就够大,现在新房子又往后坐了几米,爷爷说这本来就是两处院的面积,还说等将来我们老了你爸他们打算在这住呢,后面住人,前面围起来能种不少的菜。爷爷或许不知道,自己是有多么的喜欢这处院子,早在结婚之前,就曾想着让老爸把房子盖在奶奶家这,只是最终也没能如愿。自己家是在村里的西队,记得母亲健在时,每年的除夕夜晚父亲都会带领着自己,手里拿着很多盘鞭炮,为那些平时关系不错又有男孩子的家里都送上一盘,说是送其实也不过是彼此交换一下而已,有时对方不肯收便从大门底下缝隙里硬给塞进去。而在母亲走了之后,便开始跟着奶奶在中队生活,所以童年时期总是喜欢跟中队的小伙伴一起玩,加之前后院和胡同里有许多的老人,准确说自己是在他们的陪伴以及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现如今虽然他们大都已经老去,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依旧对这处院落有着说不尽的留恋。

想到父亲中午还在挖的化粪池,向爷爷简单问了下还需挖多深,便拿起铁锨迎着烈日继续向下挖。没多久,姑姑们也都赶到了奶奶家里。挖好池子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礼物交给了两位姑姑,遥控汽车和芭比娃娃,现在姑姑们也有了自己的孙子孙女,姑姑们也都做了奶奶。记得刚在奶奶家生活时,两位年龄小的姑姑都还未曾出嫁,现在奶奶家的老相框里依旧留存着姑姑们年轻时候的照片。有一年春天,父亲在地里浇麦子,夜里需要看设备所以留在机井旁边值夜班,半夜里自己不知怎么就坐在床头开始哭闹,一股劲哭着要找爸爸,两位姑姑想尽一切办法哄了好久才把自己给哄入睡。现在依旧记得那天夜里月亮很明,透过木制的窗户,可以看到月光几乎照亮了半边天;还记得有一次,两位姑姑一起去别的村赶集,自己闹着非要一起跟去,但是姑姑们说什么也不肯,待她们走后不大会,自己便独自朝着出村的方向走去,走了几条路后碰到了一位串亲回家的老嫂子,问明我缘由后说你走错方向了,随后把自己带回了家。现在想起,赶集的方向是在东北,而自己则是顺着那条往东去的马路拐到了南边方向,如果不是这位老嫂子,真不知自己会跑向何处!

小时候每逢过年,除了要把小堂兄接过来之外,还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那便是姑姑们会把为自己和妹妹两人买的新衣服提前几天送过来。那时姑姑们都已嫁了人,而当她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孩子时,有两次是自己跟随着爷爷一起,拉着架子车把姑姑接回到奶奶家中,姑姑抱着小宝宝在车上坐着,身上还盖着厚厚的被子,自己则是在一旁帮趁着爷爷推车,在家住上一段时日之后,再沿着原来的路线把姑姑送回家。也就是这么来回两趟,使自己在心底记住了通往姑姑家的路线,其中在三姑的村里有一座砖窑厂,离很远便可看到一座很高的烟筒伫立在那,儿时也真是无所畏惧,但凡有什么事或者想姑姑了便步行去到她们家,即便是在玉米即将成熟的季节,迎着炽热的阳光,两旁有很深的玉米叶都在沙沙作响,走在看不到人的小路上竟然丝毫感觉不到害怕,假如碰到姑姑家没人的情况便向旁边的邻居打听,然后去往她们田地的方向,有一次突然就出现在三姑家的棉花地头,着实把姑姑惊了一把,急忙问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走的最远的一次路程是去学校看望大妹妹。当时大伯家的大堂兄分在了离县城不远的一所学校教学,地属于另一个乡镇,老妹也在那所学校上学。想来当时是真的太想妹妹了,便步行了十几里路去到妹妹所在的学校,具体那天走的哪条路线在学校和老妹说了什么样的话已经没了印象,只记得回来的途中,在一块田地里碰到了姨奶奶家的一位姑姑,由她骑车把自己送回了家,而此时天已接近擦黑。

本来只是想简单发条微博,没想竟一下子罗列出这么一大堆繁琐回忆。反复看着自己写出的事迹,觉得可笑,又不免有些伤心,成长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各种孤单和心酸,如今有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心里沉积多年的感伤却始终不知该如何去化解!

公司在月底放假,初七上班,共十天假期。经理说放假前后几天不怎么忙,有事请几天假也行,回家多陪陪老人。

今年回家一定去姑姑家好好坐坐,前年去小姑家走亲戚,姑父亲自煮出来的羊蹄真叫一个好吃……

一九年初,周末,方台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