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回小人又何妨

2017-10-31  本文已影响33人  梅轩听雨

        《论语﹒里仁》篇有论到:“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意思是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

  “子”乃圣人,说的话一定非常有道理,况且我本凡人,实不敢对圣人妄论一二。但是读过这句对君子与小人的判断之理论后,却总有一点儿不太想或者至少说不能完全认同的感觉。很想说:我不知道自己够不够得上君子,但是绝对不是小人。至少我知道自己仰慕君子,亦谨谨慎慎践行君子之道。可若真以此论,注定我今生也只能是个“小人”。因为,我故“怀德”,但却实在无法做到为了标榜自己“怀德”而不去“怀土”。

  原以为“月是故乡明”这句话对久居家乡的人来说,就是一句诗意的文学修饰,而对如我等久在异乡的人来说,则是乡愁的发酵剂。而言及乡愁,则一直以为没有离开故乡的人,乡愁只是文学作品中采撷到的装饰品,摆在那儿,好看,不摆在那儿,无关。而如我之人,乡愁则是扯不断捣不碎的一种情怀,白天如影随形,长夜纠结缠绕,四季抖不落,逐年催白发。十几岁离开家乡,风风雨雨几十年,家乡成了故乡,故乡成了守望,守望成了刻骨铭心的怀念。而言及怀念,却绝不是轻松的一句不要“怀土”了,就可却让人扔得下的!

  一个时期以来,中央和地方的很多电视台都在先后播放《记住乡愁》同一档节目。节目主题曲歌道:乡愁是一滴水,乡愁是一杯酒。而节目内容真切告诉我们的是:乡愁是一句话、一顿饭;乡愁是一本族规、一条家训;乡愁是心中的记忆、额头的皱纹;乡愁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乡愁,是一种无论风霜雪雨、万水千山、经年累月,都永远割舍不掉的一种家国情怀。

  如此看,乡愁可不是只属于离开了故乡的人,那是根植在每一个人心中的。至于多一些少一些,只看你把家乡、故乡放在什么位置了。

        我固凡人,但是深深地懂得“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道理。不过,正是因为我乃平凡之人,所以我的乡愁才没有任何修饰。我的乡愁更多的是故乡门前的那湾溪和溪边的那片柳;村子西边的那条路和路边的那片田;心中那无垠的原野和原野中蕴含的勤劳。还有,村东头那一方早已消失殆尽的水塘和田间那几棵早已踪影全无的老榆树;那一方天空下、一片土地上辛勤生活的人们;那许许多多的陈年旧事和曾经尝过的酸甜苦辣。

  还记得儿时的那篮子野菜、杨树林子里那个摇荡的秋千;还有过节时的那枚鸡蛋、过年时的那盏灯笼;还有春天的那朵花、夏天的那次雨、秋天的那阵风、冬天的那场雪;还有写不完的那份挂怀;还有,依然是那份随鬓霜愈发浓重而愈加刻骨铭心的怀念。

  如此看,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刻骨铭心的怀念啊!

  想说:“子”不但说过“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也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那是圣人既强调子女必须奉养并孝敬父母,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既然如此,自己已经投身军旅几十年,不知是否也可牵强算做有“怀德”之意?若是勉强可算,再提“怀土”,倒也有了安慰自己的理由。

  还想说:头发白了,岁数大了,人已老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风餐露宿、仗剑戍边都过来了,到现在还去纠结“怀德”和“怀土”哪一个更高尚,又有多少意义!

  其实,我知道自己对《论语》的学习理解还相当肤浅,对圣人教诲更是缺乏深刻的领悟。不过若说起“怀德”和“怀土”哪个更高尚,还真的没有想过多地去纠结其中。我知道,这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讲不清楚的,而且单就“怀土”而言,很想说:做一回小人又何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