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习惯,拆掉围墙 | 学习P1课程两周后总结

2018-04-13  本文已影响0人  户外教育师子一

先来段自我介绍,也是三节课的作业:

我叫xxx,大家都叫我子一,孔子的“子”,一二三四的“一”。

我出生于河南的一个小村子,09年大学毕业后去了新疆上班,第一份工作是火电厂集控运行。

2012年我开始接待“沙发客”,由此开始计划自己的旅行。

2013年10月从国企辞职,开始旅行,从河南老家出发,一路往南,骑行环海南岛后返回新疆骑行了新藏线,顺路骑进了尼泊尔。

因为很喜欢尼泊尔这个国家,便留下想做客栈和旅行社,2015年03月12日签合同,04月25号第一天装修,我在一楼看着工人砸墙...刚砸出一个洞,整栋楼开始摇晃,看到大家都往外走...

这便是尼泊尔的“425”大地震,之后参与了3个月的地震救援赈灾工作,于08月到了广州,11月开始在广州上班。

2016年1月开始做户外俱乐部,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专业知识不足,于是开始参加培训班,平均每个月一个培训班,现在是一名有资质的户外教育师,康乐攀树导师,攀岩裁判,扁带裁判,青少年攀岩教练,户外教育引导员,野外生存导师,高级野外急救员......

2017年11月21日,拿到营业执照,开始自己做公司:广州谷米户外运动有限公司...

但是由于之前一直专注于户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忽略了客户维护,所以现在没有什么客户,运营更是没有接触,成了自己最大的短板!

于是,在我想学运营的时候,看到了《运营之光》,接着便来到了三节课...

谢谢大家!



2015年,听人跟我讲自己做的是“运营”工作时,我没有任何概念,也没有任何好奇心。

2016年,开始做户外俱乐部,就像传统的生意一样,一点点慢慢的积累客户,从三三两两的身边好友到我带的最后一期47人的活动,走了整整6个月。这段时间,跟搭档和广州其它做户外俱乐部的朋友聊天,都会说到一句话“每家都缺运营!”“我们请不起运营!”

但,其实,什么是运营?那时候心理都模糊概念就是能把产品包装好并且有更多人来报名我们都产品。

2017年底,我跟一个朋友一起开始搭档创业,当时都分工是她负责运营和渠道;我负责产品和团队成员都管理、协调。但是结果是,除了开业那天免费吃(住)行,有些人之外,再没有其它人报名我们的产品;我可以做产品,可以培训团队小伙伴,但是得有人喜欢我们做的产品啊!不久她退出来公司,剩我一个人...

那么,既然公司目前要解决的问题是找人,需要运营,那好,我来学运营!

然后便找到了《运营之光》这本书,继而到三节课服务号,再到了现在这个在写着的作业....

我们都习惯于习惯,所以我们越来越依赖手机,越来越依赖微信。因微信而延伸出了社群,微信社群也需要运营,社群是用户都集合题,运营则是要把这个集合推向一个对公司有利对方向。

而我一直只依赖于微信公众号平台,随着信息量增多,大家对公众号的需求也越来越淡泊。自媒体资源、平台的应用就凸显出来,而抖音、快手的爆发让人猝不及防....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样?是我们跟不上实际需求了么?

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和用户对运营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三节课则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我们学习!从小白到大咖...

首先,梳理什么是运营。维护用户,包装产品,拆分公司工作目标,落实到细节,继而推广-拉新-转化,最终实现共赢。同时通过大量对作业,刺激我们对神经,逼着你总结提炼,就是让你把什么是运营简单明了对说出来给不懂对人和懂得人听!


遇见你,真美好!

2018.04.13 00:02

子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