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品功能列表优先级排序的最佳方法
下面是我的优先级排序理论框架。或多或少,也是我的产品经理遵循的:
1.对主题优先级排序,而非项目。为你的产品或业务创建一份主题列表。主题可能是用户获取、激活、留存,单个用户平均收入、单个用户平均登录次数等等。为你的产品挑选3个对其现阶段最重要的主题。如果你的用户流失率极低,那么你聚焦在留存率上是不会有太多收获的,所以你可能应该关注其他地方。如果你获得超多流量超低点击,那么你不应该将精力集中在获取更多流量,而应该聚焦于激活。
2.为你的主题排序并分配资源。在这三个你打算着重解决主题中(当前),按优先序排列他们并尝试提出一个想法,你打算为每一个主题大概分配多少资源。
3.生成项目创意。集中你的精力想出跟你的3个主题相关的伟大项目创意。从你现在已有的想法开始,但是要努力去想出更多,更伟大的创意。尝试将大的项目打破成块,并集中精力于这个项目排名前20%的问题,因为它们更可能对项目产生80%的影响力。
4.预估每个项目的潜在影响力。评估在相关主题上每个项目能产生多少杠杆效应。信息上流的一个额外点击相当于信息下流的10-100个点击。在此基础上,对该项目的影响力做一个快速的预测。简单地尝试在一个数量级之内搞定。
5.预估每个项目的成本。将重要人士聚集在一起深入探讨每一个项目想法并计算在资源、金钱和其他稀缺资源上的花费。
6.在每个主题内对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序。寻找那些可以用最少成本获得最大影响力的项目,并首先快速的去做。然后进行下一级项目,或者进行对早期项目的下一阶段有一个大于预期影响的项目。
这种框架有以下几个好处:
它迫使你去为你的产品或者业务认真的思考最重要的主题。它帮助你创建一个计划,而不仅仅是将好的想法列出来。
它迫使你明确的为这些主题分配资源,而非随意,并防止你将时间浪费在麻烦之上。
它消除了将不同项目进行优先排序的需要。你不再需要去打电话确认是否减少500毫秒的延迟比获得5K新用户更重要。
它迫使你去模型化/预测项目的影响。做预测,测量真实影响,并比较这两者是真正提高你的预测能力和内化所学的唯一途径。这通常被称作产品管理的本能或者“第六感”。
----------------------------
翻译自Quora,希望您阅读原文。
喜欢请关注,转载需署名:于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