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解读一本书
面对浩瀚的书海,我们如何快速挑选出一本书?
在时间越来越贵重的今天,我们又如何能快速阅读一本书呢?
这可能是爱读书的你遇到的问题,也是让我挠头的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在我日益不的解的时候,听了一节朋友推荐的视频课后,豁然开朗。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就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解读一本书的方法-极速检视。
既然说是解读书,我们就先讲下如何挑书。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
针对这个的不同,我们先把市场的书划分几类(只是大致划分啊,不是细分)。
大众书,教材书,专业书。
大众书,这个很好理解,适合群体就是大众人群,在理论和专业性方面一般,实用,普及率广。
教材书,就像咱们的教科书,理论性比较强,体系也完整,主要针对刚入门的想系统学习和了解这些科目的读者。
再就是专业书,在理论和专业性上都比较强,对读者要求就比较高一些,一般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背景,为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某门学问。
在清楚了解市场上书籍的分类后,我们就可以较快的在千百本书籍中匹配出与自己能力和目的均衡的书籍。
针对我们理解书籍的程度,分配读书时间。
说说第二步吧。
我们拿到一本书后,需要快速了解一下这本书的框架结构。
最基本的就是:书名,副标题,序言。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快速攫取到整本书的框架,那么我们就要沿着目录,索引,这些继续找下去。
记住,目录是作者为读者汇至的全书地图。
索引,更是我们判断书的含金量的一个标准,往往一本书的索引越多,越具有权威性。
另外,如果对作者不太了解的话,最好也先百度了解下,这样更有贴近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沿着这条线,我们大致就可以了解到一本书的主要框架结构。
那如何来掌握一本书主旨呢?
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前,需要带着四个问题来前行。
第一,这本书的主旨是什么?
第二,作者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第三,作者解决的方案是什么。
第四,读者从书中获取了什么。
这几个方面和我们听老师讲写作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秒。
老师要求我们,写的每一篇文章,都要给读者带来价值,所谓的价值,可以是读者不了解的行业,不懂解决的问题,……。
只要能给别人带来新观念,新冲击,都是我们创造的新价值。
原来老师讲的方法,就是出版成书的背后逻辑。
在这里插上一个名人的读书方法-华罗庚的猜书法。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每拿到一本书,看了书名后,就猜测作者会写什么,猜想作者的谋篇布局,如果自己写会怎么写,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看书,书中讲的和自己的一样的就略去不看,和自己不同的再去详读。
这种猜书法,即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又节省了时间。
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在我们拿到一本书后,看过封面,简介后,我们带着上面四个问题猜想自己去写时,如何写,最后再看作者的内容,比对后,更能找到他人落笔的精妙之处。
特别指出的时,我们在思考了全书的主旨后,一定要写下来,不能仅仅在脑海里想一遍。写这个动作,是把思考更高级化后的产物。
最后,就是略读黄金段落,用杠铃法则撬动全书内容。
这里我听到了一个法则:杠铃法则。
我大致搜索了一下:
杠铃法则是面对不确定性的一种高概率正确的策略。
塔勒布在书中提出杠铃法则。杠铃的两头非常重,中间依赖一根管子连接。对应到现实生活中,就是拒绝平均主义。可以理解成: 不要做什么事情都要面面俱到,你得到一件东西必然需要放弃一些东西。还可以理解成: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极致的玩耍或极致的工作。
那我们用到读书上,就是略读黄金段落。把注意力更多关注到文章的首段和尾段。
这点和上学时老师教写作文中龙头凤尾又不谋而合。
好了,极速检视,大致就这些。我写完了,你学到了吗?
其实,简单来理解,极速检视虽是选择性阅读,但它更像是一个筛子,帮我们过淘汰掉我们无需再废时间读的书,留下更有价值的书让我们分配时间。
当然,在日益熟练的运用下,对培养我们的甄别能力和对精华的敏感更是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在我们面对千百条铺面而来的信息时,是不是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快速检索到自己最想要的那条,而快人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