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性格是可以改变的吗?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成败。而做出什么行为,基本上都是从性格开始出发。种下了一个好的性格,就能收获一个好的命运,慢慢地,也就为收获成功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性格是不是真的是是不可改变的?对此,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01——性格是一成不变的吗?
孩子出生时就带有一定的性情。然而,这样的性情并不会限制人一生的轨迹。
在生活中,孩子会随着自身的发展,参与交际活动以及其他的社会活动,去接触社会上的其他人。
生活经验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会随着生活的改变而改变。
其实不难理解这句话。很多人在结婚之后都会指责自己的对象“变了。”诸如男方指责女方:“谈恋爱的时候你是那么地温柔体贴娴熟,每次见你都是一个活脱脱的女神形象。但是你看看现在你就一个黄脸婆形象,天天絮絮叨叨,也不修边幅。”而女方也会指责男方:“婚前你对我呵护备注,说一直对我好,但是现在你连家务都不做一点,什么都推给我做。一点责任心、男子气概也没有了。”不出意外,接下来就是争吵,随之而来的就是或者暴躁、阴郁,原本可能是性情温和的两个人,会变成另外一个极端。
但是爱德华·威尔逊则认为:天生的性情是一种约束。
一个人的基本性情状态一旦形成,她的情绪将会在此状态上下波动。她可能会因中了大奖而兴奋几个星期,但一段时间后,她将回到基本状态。也有可能会因为痛失好友或者亲人而悲伤难受,但在这些伤痛过后,她仍然会回归到基本状态。
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原本是冷静理智的、温暖感性的,那么遇到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式可能都会遵循这个大致的方向去处理,不会出现太多的变动,即使是有,也可能是一次小的改变,很快又会趋于原来的处理方式。
** 02——性格其实是可塑的?**
学习如何观察”的模型强调,性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性格是千千万万种彼此相互作用的因素日积月累形成的结果。这一模型强调社会环境对性格的影响。
人们通常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就已经对事情的结果进行可预见性的评估。**在性格说上也不能免俗。很多人固执地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说法,并且不允许别人对此说法有何异议。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选择不相信这样的说法,所以,为了增强说服性,他们又提出了“三岁看老”的说法,通过这个说法来捍卫自己原本的说法。固执到极端,捍卫自己“性格是不可改变”的说法。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细小的重复性的行为,来重组大脑的基本运行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在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之后,通过模仿一些良好的行为,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来建立这种习惯,坚持这种行为,直至将行为变成了一种固化的行动,慢慢地,也就变成我们一种好的性格。正如说中所说:“良好的行为能够加强脑中的某些网络。”
改变性格和戒烟这种行为进行对比,就会发现,其实在本质上,他们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一种长期以往形成的一种固化的行为,就戒烟来说,假装自己已经戒烟,不再吸烟,直到自己后来真的可以做到。而在改变行为这一块,就是找一个想要改变的小性格特质,先假装自己已经改变,已经得到了这种性格特质,然后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要时刻保持这种性格特质,时间长了,自然也就得到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