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正确的跳槽姿势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跳槽」成了人们试图涨薪的办法。 讲真,跳槽是否真能实现薪资翻倍,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但有个原则是固定的:
如果你跳槽只是因为待不下去了,那你在哪都会待不下去。
因为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了解行业天花板,这种跳槽无疑就是跳坑。
一、跳槽不是对当下的逃避,而是对未来的选择。
比如,我有一个同事,年初频繁面试,每个地方都是进去后发现是个坑,然后又面试又跳槽,反反复复跳槽几次,但是她还是干的不开心,她觉得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想要的工作,虽然每一次跳槽,都像是脱了一层皮,但是迎来的不是蜕变却是伤痕累累。
HR不再相信她的稳定性,薪资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降低,同时被一遍遍质问为什么每份工作都做不长时,她越来越不自信。
其实是她没有好好思考这几个问题:
(1)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它的能力模型是怎样的?
(2)你在现在的公司是否可以让你更快成为那个人?
(3)下一家公司是否可以给到你这些东西?
“跳槽,不应该是手忙脚乱的仓促应对,而是成竹在胸的从容不迫。”
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做自己的职业选择,才是一个成年人选择跳槽时必须思考的问题。
当你足够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你选择的职业才是可以长期为之奋斗的,最后收获的不止超出你预期的金钱还有成就感。
二、 跳槽是为自己规划向上的路径
正确的跳槽,也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
“跳槽成功的铁律一定是你心里要有一个导航,才能不偏离方向。” 这个导航其实就是你自己清晰的规划。
很多人跳槽虽然是想着我要升职加薪,但是你真的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清晰吗?你是否有做过什么规划呢?
比如你看中一个岗位薪资很满意,但里面要求的技能你都会吗?如果存在跨行业,你是否真的对行业的发展和前景有过深入研究呢?假如你了解过后知道这个公司其实不怎么样,你是不是就不会被它所谓的招聘薪酬吸引,果断选择放弃,选择其他公司?
说实话每个新岗位肯定都有它的优势和劣势,优势可能是工作内容是你喜欢的、薪资福利是你期望的,但劣势可能面临不好相处的上司,公司企业文化你不喜欢,也有可能会存在你在上一家公司不喜欢的因素。
而我们会权衡利弊来决定是否接受它。因此为了避免我们踩坑,浪费无谓的时间和精力,我们要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做一个清晰的规划。哪怕不以跳槽为借口,你也要开始规划,毕竟这是你自己的人生。早点把规划提上日程,也是有助于你把握整体的进度。
三、正确跳槽的姿势
那些成功跳槽,实现职场跃迁的人,无一例外都是:
①找到自己的职业优势确立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
②找准工作岗位,做到了人岗匹配。
③在两难甚至多个选择面前,找到最佳出口确立了属于自己的职业赛道。
除了去找导师给自己指明一条道路外,你还可以给自己一个“跳槽冷静清单”。
在这个清单里列举几个问题,当这些问题你都能清晰且肯定的答复出,那么成功跳槽的几率会大大提升。
1、跳槽是情绪的宣泄吗?
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或者碰到了一个棘手的任务,妄想通过跳槽来逃避,这种情况下,拆分清楚是生活还是工作,在这里逃避了,下次换个地方可能还会遇到。
2、跳槽,能给你带来明显的提升吗?
要么是工资提升,要么是成长提升,总要有一个吧。在相同量级,相同规模,相同岗位之间跳来跳去,没太大意义。不要为了跳槽而跳槽。
3、新的工作,有什么缺点?
跳槽,不会只有好处。同时还会有许多成本,转换成本,学习成本等等。你综合评估了吗?
4、现在的工作,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吗?
你真的100%了解自己的业务了吗?流程没有优化空间了吗?没有创新的可能了吗?
5、公司内部,可以转岗吗?
如果现在的工作真的没有价值,那可以内部转岗吗?是整个公司都没有发展前景了,还是说只有你的部门和岗位没有前景?
6、那个更好的平台,是自己够的着的吗?
最后这个问题,也许是最重要的。自己是不是真的足够优秀。1.5m的人,突然跳进1.8m的水池,会被淹死的。如果你真的只有1.5m,那么你在自己的岗位上,一定还有学习提升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