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孩子生下来,都是为了气他妈的
虽然今天(母亲节当天)游了两小时的泳,又打了两小时的球,还憋了一篇工作上的大稿,但我还是赶在母亲节结束前新建了个word写下这篇。因为我一整天都在朋友圈看到这张图↓↓↓
(还叫别人别刷屏,你自己就刷屏了)不气你妈,似乎就是你长大了的表现。也很有可能,是你放弃自我的开始。
试着回忆你”气妈”的前半生,不难发现,你跟你妈之间的所有矛盾归结起来就一句话:你妈想让你按她要的方式做事,你想按你喜欢的方式做事。
我曾说过,中国的年轻人痛苦的根源就在于听他妈的话。
本来想去外地读大学的,妈妈让离家近点,痛苦。毕业想出去闯闯,妈妈让回家,痛苦。不想太早结婚,妈妈催得紧,痛苦。不想太早要孩子,妈妈想抱孙子,痛苦。
而那些从小就听妈妈的话,一直按照妈妈“推荐”的生活往下走的人,可能并没有向往的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对比所带来的痛苦。不过,除非你比你的妈妈先去世,不然当你的母亲仙去那天,你终于能用自己的目光“开眼看世界”的时候,对自己已经逝去的大半人生的惋惜所带来的痛苦将无比巨大。
我还说过:中国男孩想要长大成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逃离母亲的掌控欲。
我认为,中国母亲的掌控欲是可以跟西方文化中的俄狄浦斯情节相提并论的母题式的文化现象。你看看国产电视剧中那么多的婆媳争吵,后宫夺势就知道了。
父系氏族社会和古代的一夫多妻制度决定了“母以子贵”现象的长期存在。说的简单点,在有了孩子之后,一个母亲最大也是最直接的财产就是自己的儿子,这个女人一生的宝全压在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这块肉上了啊。
能没有掌控欲嘛?能不想把他拴在自己身边吗?
这种在掌控欲就在于单方面要让自己的儿子跟自己关系最密切,于是跟儿媳妇儿争风吃醋了。这种掌控欲还在于单方面要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于是跟其他妃子勾心斗角了。
单方面认为这种生活是对他好的,这个时间点结婚是合适的,我这个年纪他都两岁了。
可能有人要说,你这掰扯半天,全在讲儿子啊,姑娘呢?在古代,姑娘没地位;现在21世纪,计划生育又搞了几十年,老母亲看姑娘,还不跟看儿子一样?
在母子矛盾的解决上,我自己的实践经验是:让你妈自己调整,放开手,放宽心,别再为你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生气;而不是你为了不让你妈生气放弃自己的感受。
我妈想让我留在身边的后果就是我高考志愿填了新疆石河子,广东珠海,和吉林长春,一个比一个远。
我妈买车买房想让我毕业留在家,我一张机票飞珠海。
我妈催我结婚的后果就是我直接跟已经见过家长谈及婚期的女友分手。
可能我做的很不成熟,可能单看一件事显得我渣得不行。但是这些都是我为了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所做的抗争。
王尼玛说:反抗啊,朋友!
我妈现在已经不生气了。她虽然有时候(特别是看到我小学同学的娃都上小学了)会急躁,但是她不生气了。她知道我永远都不会回到她手中了,虽然一开始可能很失落,但是也慢慢接受了。
所以我尝试了不少工作,甚至去寺院工作了一年多。把握着自己的生活节奏,等待内心真正准备好结婚的那天。花着自己的钱,虽然依旧买不起房。
但是我不痛苦啊。
后来我选着在杭州工作。恰好离家比较近,她心里也有一些宽慰。这是我做自己的选择的时候附带的考量,前提依旧是这是我想要的。
我的成长表现在我不再刻意去叛逆,但绝不是退到她的掌控中。
最后总结一句话:惹你妈生气,很大程度上是你自我意识觉醒的苗头。这点苗头很重要,因为独立的人格,比你妈的情绪重要得多。抓住了,别松手。
记住了,气你妈,是你生而为一个独立的人的使命。
我很庆幸没生活在三国时代,孔融因一句“父母无恩”被孟德取了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