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李叫兽讲需求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12人  诺曼底的救赎

需求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我们习惯性的把需要、未被满足、得不到等场景化状态描述为需求,但需求不是指单某一种状态,而是多种状态的统称。

另外,需求是高度抽象化的,而且不同人会有不同理解。这几天在混沌大学听李叫兽讲需求,觉得很有启发,在这里做些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课程开篇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说下班了,一位教授开着车着急回家,有一辆出租车和一辆轿车堵在了路上,两辆车互不相让,教授看着很着急,于是教授想了个办法,下车走到那辆出租车前,跟那个出租车司机说:“你看这些司机里面,就你是专业的,还是你倒一下吧。”

出租车司机一听教授这么说,觉得有道理,就很自觉的把车倒了回去,让其他车通过······

例子说到这,你一定会想出租车司机为什么愿意退让?

答案是内心的缺乏感。

怎么理解呢?缺乏感来自人性,比如人的虚荣心,渴望被认同等。出租车司机在最初并不想让道,但当教授赋予他一定的角色后,他的社会认同感被激活,就会表现出他这个社会角色应该要表现的样子。

缺乏感是李叫兽对需求的第一个解读,也叫动机,但这并不是需求的全部,还有一个是目标物。

目标物的理解是,当我们内心产生某种渴望时,会去想什么能满足我,而能满足我的东西就是目标物。

比如想抽烟的时候,我们会想到去买包烟,烟瘾是缺乏感,烟就是目标物。

说个极端情况,假如我买的是假烟,这个目标物就无法满足我的缺乏感。于是,目标还必须具备一个特点,就是能力。

能力是什么?能力就是能解决缺乏感,比如真烟能解决烟瘾的缺乏感,而假烟不能。

说到这,我们总结一下,以上内容就是李叫兽对于需求的解读,主要有三点,分别是:缺乏感、目标物和能力。

这里我想用我比较熟悉的金融理财公司来做类比。比如,你做了一家金融理财公司,一定会想,怎么才能让用户都来我这投资呢?

我们通过缺乏感、目标物、能力三点来分析一下:首先,用户对于投资理财是存在缺乏感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渴望用简单、不费劲的方式赚钱,而投资,用钱生钱就是很好的一种。

当我们有了这种缺乏感后,就渴望找到一个东西能满足这种缺乏感,于是一些远高于存款收益的理财产品应运而生。这些理财产品的收益都很吸引人,但现实情况是,大部分人不敢去买。

为什么呢?这就像上面烟的例子,烟是能满足烟瘾,但如果烟是假的,就不能满足烟瘾这种缺乏感。投资理财公司可以满足躺着赚钱的渴望,但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投资可能就要面临打水漂的风险。

所以,能力在上面这个例子中不可或缺,现实情况也是这样,如果你有一家理财公司,公司不仅能让用户躺着赚钱,你还能让用户相信公司有这个能力,比如国资背景,比如强大的管理和运营团队等等,那毋庸置疑,这样的公司就不会缺少投资者。

总结

总的来讲,商业社会中的很多创造、创新表面上看,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某些需求,但看完本篇,我希望大家能对这里的需求有一个更深刻认识,它指的并不仅是用户想要什么,因为这仅仅是缺乏感层面,你要想真正满足用户需求,还要考虑目标物,以及目标物是否有能力满足人的这种缺乏感。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去思考某种需求的解决方案时,就能考虑的更全面,做出来的产品也更接地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