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曾国藩(74)
不一样的曾国藩(74)
(文接上文)
第九章 初识修身改“涤生” 学贯古今岳麓山(五)
幸遇大师拓宽视野奠积学
求学岳麓书院本是奢望,哪知此间又遇欧阳大师实学塑造,尤如再度启蒙,奠定识见格局之基;此欧阳厚均,不仅治学之大儒大师、且有着为政履历,教学方法独到,多教、导、引、启之法;与此同时,还缘遇同窗两位,一如南阳之卧龙、一如潇洒周瑜,三子自此习学相长、积学日进,倾心结交金兰之谊,桃园结义相期终身!
真的是:
岳麓书院本镀金,
更遇欧阳相期深。
又幸桃园三结义,
缘定湘军创始人!
先来说说曾子城在岳麓书院遇到的“最牛”的名师欧阳厚均。正是在其引领下,曾子城的学业不仅大进,而且产生了重要影响。
欧阳厚均,于1816年(嘉庆二十三年)52岁时出任岳麓书院山长,一直到逝世前2年才离去。青丝而至,白首而归,前后获准题奏议叙3次,礼部记录8次,为书院建设和教书育人奉献了全部的精力。
曾子城在岳麓书院师从欧阳厚均校长,应该是极其幸运的。欧阳厚均学问渊博,嘉庆年间进士,官至御史。他有着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办学理念,认为学生不应仅仅学习八股及诗赋文章,而应为“有体有用之学”,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天分和性情自由发展。在这种实事求是的办学理念下,他培养了大批人才(湘军集团的重要领军人物如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江忠源、李元度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欧阳厚均应该是曾子城求学之路遇到的最会办学的老师!
教导有方,塑造人格。欧阳厚均有着自己的主张和思想。追求上进、独立人格。其弟子之一李元度曾说:“弟子著录三千人,多以节义功名显”。其门生左宗棠、江忠源、曾国藩、郭嵩焘等清后期的经天纬地之才,均与此相干。
岳麓书院经欧阳厚均几十年的努力,名盛不衰、高峰迭起;欧阳厚均也成为清代前中期湖湘地区最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和推动湖湘传统教育承先启先,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人物。
“体”“用”兼备,重践西学。欧阳厚均兼收“体”、“用”,辩证“体”“用”。把教育归结为“培植人材为有体有用之学”,即主张不能把“体”和“用”分割,不能只注重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他坚持认为,学生既要掌握儒家经典,知道如何做人、做一个“致君泽民”的经世之才,而且也要学习日用知识,具有社会应变能力。注重吸纳西学与技能,要有动手能力,要“体”、“用”兼备,才能“出为良臣,处为良士”,而不沦为只知低头吟咏的腐儒,更不会变成不懂立世传道的纨绔子弟。同时,主张“诸生骋研抽秘,各抒所长,或以理胜,或以气胜,或以才胜,平奇浓淡,不拘一体,总之惟其是尔”。教出来的绝对不是书呆子!
善于总结,品学兼优。欧阳厚均每届校训都述“求知之前务必先立德,唯有德才兼备,方可成为有用之才,有才无德之人走向社会必成人民祸害”。极力主张对学生要严而恰当,要“于培养之中寓鼓励”,把扬善褒良贯穿全程,以调动积极性和能动性,迎合学生追求上进、独立人格的心理,主张“先生立教,务会学者,陶泳其天趣,坚定其德行,而明习于时务,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在劳逸之中成就学业,启迪后学。
特别提倡讨论式教学和自我教育,为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告诫学生“讲艺论文,有奇共赏,有疑共析”。“二三子争砥砺,敦品力学,互相规劝”,“择其优者互相传阅,以资观摩”等。
汲取精萃,筑牢底色。在岳麓书院读书期间,曾子城初步接触到了儒学和理学,还有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是那本《传习录》,对他的影响很大。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是理学和儒学的进一步升华。在岳麓书院这一年的时间里,他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他开始立志,决心要成为一代大儒之人。比之涟滨之时,又有了一定的思想上的成熟。
作为近代史上湖湘文化的开拓者、中华古文化的集大成者的一代大儒,在个人求学史上最重要的时期聆听亲教、入心入脑、刻骨铭心,筑牢学子人生底色,奠定其一生格局、产生影响至深,怎么说都不为过。反之,欧阳厚均对他的门生们的每个个人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如果说,通过他对门生们的影响而对整个近代湖南、甚至于中国近代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都是有目共睹的。
山长谆谆教诲萦绕耳边。子城进入岳麓书院不久,即引起时任山长欧阳厚均大师的关注,并得到山长的格外教诲。欧阳大师对学生严而得当,教学中讲究“于培养之中寓鼓励”,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之追求上进、独立人格,必会“贤肖辈出,蒸蒸日上”。尤以提倡讨论式教学和学生自我教育,“讲艺论文,有奇共赏,有疑共析”,以“二三子争砥砺,敦品力学,互相规劝”、“择其优者互相传阅,以资观摩”等收效甚好,备受生徒欢迎,“以致负笈从游者,济济称盛”。
山长在教学中“体”和“用”共举,以“体”为根本,以“用”促运用,“培植人材为有体有用之学”。他要求学子既要掌握儒家经典,做“致君泽民”的经世之才,而且也要学习人伦日用,具应社会生活能力,不做书呆子。
只有“体”和“用”兼备,才“出为良臣,处为良士”,而不沦为只知低头吟咏的腐儒,也不致变成不懂立世传道的纨绔子弟。在科举盛行、专攻八股的窒息环境下,大力主张“诸生骋研抽秘,各抒所长,或以理胜,或以气胜,或以才胜,平奇浓淡,不拘一体,总之惟其是尔”。
听书院恩师和学长介绍,欧阳厚均山长每每校训大会皆述“求知之前务必先立德,唯有德才兼备,方可成为有用之才,有才无德之人走向社会必成人民祸害”。主张“先生立教,务会学者,陶泳其天趣,坚定其德行,而明习于时务,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倡导师生走出去,感觉大自然、接近或亲近社会,才不致于“堕落”为尚“空谈”、或脱离现实、或囿于课本的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