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面向对象

2018-07-14  本文已影响7人  wangfs

内容介绍:

  • 接口
  • 多态

1. 接口

1.1 接口概念

接口是功能的集合,同样可看做事一种数据类型,是比抽象类更为抽象的"类"。
接口只描述所应该具备的方法,并没有具体实现,具体的实现由接口的实现类(相当于接口的子类)来完成。这样将功能的定义与实现分离,优化了程序设计
请记住:一切事物均有功能,即一切事物均有接口。

1.2 接口的定义

与定义类的class不同,接口定义时需要使用interface关键字
定义接口所在的仍为.java文件,虽然声明时使用的是interface关键字的编译后仍然会生成.class文件。这点可以让我们将接口看作是一种只包含了功能声明的特殊类。
定义格式:

public interface 接口名{
    抽象方法1;
    抽象方法2;
    抽象方法3;
}

使用interface代替了原来的class,其他步骤与定义类相同:

1.3 类实现接口

类与接口的关系为实现关系,即类实现接口。实现的动作类似继承。只是关键字不同,实现使用implements。
其他类(实现类)实现接口后,就相当于声明:"我应该具备这个接口中的功能"。实现类仍然需要重写接口中的抽象方法以实现具体的功能。
格式:

class 类 implements 接口{
    重写接口中的抽象方法
}

在类实现接口后,该类就会将接口中的抽象方法继承过来,此时该类需要重写该抽象方法,完成具体的逻辑

1.4 接口中成员的特点
  1. 接口中可以定义变量,但是变量必须有固定的修饰符修饰,public static final 所以接口中的变量也被成为常量,其值是不能被改变的。后面我们会讲解static与final关键字。
  2. 接口中可以定义方法,方法也是有固定的修饰符的,public abstract
  3. 接口不可以创建对象
  4. 只有当子类全部覆盖掉接口中的所有的抽象方法,子类才可以被实例化。否则子类是一个抽象类。
public interface Demo{//定义一个名称为Demo的接口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num = 100;//num的值是不可以被改变的
        public abstatct void show1();
        public abstatct void show2();

}

//定义子类(接口实现类)去重写接口中的方法。类与接口之间的关系是 实现。通过关键字implements
public classs DemoImpl  implements Demo{//子类实现接口
      //重写接口中的抽象方法
      public void show1(){};
      public void show2(){};

}
1.5 接口的多实现

了解了接口的特点后,那么想想为什么要定义接口,使用抽象类描述也没有问题,接口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接口最重要的提现:解决多继承的弊端。将多继承这种机制在Java中通过多实现完成了。

//定义两个接口类
public interface Fu1{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1();
}

public interface Fu2{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2();
}
//接口的多实现
public class Zi implements Fu1,Fu2{
    public void show1(){};
    public void show2(){};
}

怎么解决多继承的弊端呢?
弊端:多继承时,当多个父类中有相同的功能时,子类调用会产生不确定性。
其实核心原因就是在于多继承父类中功能有主体,而导致调用运行时,不确定运行哪个主体的内容。
为什么多实现能解决呢?
因为接口中的功能都没有主体,有子类来明确。

1.6 类继承类同时实现接口

接口和类之间可以通过实现产生关系,同时也学习了类与类之间可以通过继承产生关系。当一个类已经继承了一个父类,它又需要扩展额外的功能,这时接口就派上用场了。
子类通过继承父类扩展功能,通过继承扩展的功能都是子类应该具备的基础功能。如果子类想要继续扩展其他类中的功能呢?这时通过实现接口来完成。

//定义一个父类
public class Fu{
        public void show(){};
}
//定义一个接口
public interface Inter{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1();
}
//定义一个类既继承Fu类又实现接口类Inter
public class Zi extends Fu implements Inter{
        //public void show(){}; 从父类直接继承过来
        public void show1(){};
}

接口的出现避免了单继承的局限性。父类中定义的事物的基本功能。接口中定义的事物的扩展功能。

1.7 接口的多继承

学习类的时候,知道类与类之间可以通过继承产生关系,接口和类之间可以通过实现产生关系,那么接口与接口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多个接口之间可以使用extends进行继承。

public interface Fu1{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1();
}

public interface Fu2{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2();
}
public interface Fu3{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3();
}
//接口的多继承
public interface Zi entends Fu1,Fu2,Fu3{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4();
}

在开发中如果多个接口中存在相同的方法,这时若有个类实现了这些接口,那么就要实现接口中的方法,由于接口中的方式是抽象方法,子类实现后也不会发生调用的不确定性。

1.8 接口的思想

前面学习了接口的代码体现,现在来学习接口的思想,接下来从生活的例子进行说明。
举例:我们都知道电脑上留有多个插口,而这些插口可以插入相应的设备,这些设备为什么能插在上面呢?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在生产的时候符合了这个插口的使用规则,否则将无法插入接口中,更无法使用。插口的出现让我们使用更多的设备。
总结:接口在开发中好处

  1. 接口的出现扩展了功能
  2. 接口其实就是暴露出来的规则
  3. 接口的出现降低了耦合性,即设备与设备之间实现了解耦。

接口的出现方便后期使用和维护,一方是在使用接口(如电脑),一方在实现接口(插在接口上的设备)。

1.9 接口和抽象的区别

明白了接口思想和接口的用法后,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是什么呢?接口在生活提现也基本掌握,那在程序中接口是如何体现的呢?

  1. 举例:
    犬:
    行为:
    吼叫;
    吃饭;
    缉毒犬:
    行为:
    吼叫;
    吃饭;
    缉毒;
    2.思考:
    由于犬类分为很多种,它们吼叫和吃放的方式不一样,在描述的时候不能具体化,也就是吼叫和吃饭的行为不能明确。当描述行为时,行为的具体动作不能明确,这时,可以将这个行为写为抽象行为,那么这个类也就是抽象类。
    可是当缉毒犬有其他的额外功能时,而这个功能并不在这个事物的体系中,这时可以让缉毒犬具备犬科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具有其他额外功能,可以将这个额外功能定义在接口中。
    如下代码:
//伪代码

//定义缉毒功能接口
public interface 缉毒 {
    public abstaract void 缉毒();
}

//定义犬科的这个类的共性功能
public abstract class 犬科{
  public abstract void 吃饭();
  public abstract void 吼叫();
} 

//缉毒犬属于犬科一种,让其继承犬科获取犬科的特性
//由于缉毒犬具有缉毒功能,那么它只要实现缉毒接口即可,这样既保证缉毒犬具备犬科的特性,也拥有了缉毒的功能。

public class 缉毒犬 extends 犬科 implements 缉毒{
    //重写方法
    public void 吼叫(){};
    public void 吃饭(){};

    public void 缉毒(){};
}
  1. 通过上面的伪代码总结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
    相同点:

2 多态

2.1 多态概述

多态是继封装、继承之后,面向对象的第三大特性。
现实事物经常会体现出多种形态,如学生,学生是人的一种,则一个具体的同学张三既是学生也是人,即出现两种形态。
Java作为面向对象语言,同样可以描述一个事物的多种形态,如Student类继承了Person类,一个Student的对象便既是Student,又是Person。
Java中多态的代码体现在一个子类对象(实现类对象)既可以给这个子类(实现类对象)引用变量赋值,又可以给这个子类(实现类对象)的父类(接口)变量赋值。
如,Student类可以为Person类的子类。那么一个Student对象既可以复制个一个Student类型的引用,也可以赋值给一个Person类型的引用。

最终多态体现为:

父类引用变量可以指向子类对象。
多态的前提是必须有子父类关系后者类实现接口,否则无法完成多态。
在使用多态后的父类引用变量调用方法时,会调用子类重写后的方法。

2.2 多态的定义与使用格式

多态的定义格式:就是父类的引用变量指向子类对象

父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变量名.方法名();//调用的是子类对象的重写方法
父类 变量名 = new 子类();

如:

//父类
public class Fu{}
//子类
public class Zi extends Fu{}

package itcast.cn04;
//测试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 f = new Zi();
    }

}
抽象类 变量名 = new 抽象类子类();

如:

public abstract class Fu{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
}

//子类
public class Zi extends Fu{
      //重写父类的抽象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
            System.out.println("重写了父类的抽象方法");
        }
}
//类的多态使用
Fu f = new Zi();
接口 变量名 = new 接口实现类;

如:

public interface Fu{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
}

//类实现接口
public class Zi implements Fu{
      //重写接口类的抽象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
            System.out.println("重写了父类的抽象方法");
        }
}
//接口的多态使用
Fu f = new Zi();
2.3 多态-成员的特点

掌握了多态的基本使用后,那么多态出现后类的成员有什么变化呢?前面学习继承时,我们知道子类父类之间成员变量有了自己的特定变化,那么当多态出现后,成员变量在使用上有没有变化呢?
多态出现后会导致子父类中的成员变量有微弱变化。如下:

//父类
package itcast04;

public class Fu {
    int num = 4;
}
//子类
package itcast04;

public class Zi extends Fu {
    int num = 1;
}
//测试类
package itcast04;

public class TestFZ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 f = new Zi();
        System.out.println(f.num);
        Zi z = new Zi();
        System.out.println(z.num);
    }

}
//输出:
4,1

多态出现后会导致子父类中的成员方法有微弱的变化,看如下代码:

package itcast04;
//父类
public class Fu {
    int num = 4;
    public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Fu类的成员方法"+num);
    }
}
//子类
package itcast04;

public class Zi extends Fu {
    int num = 1;
    public  void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Zi类的成员方法"+num);
    }
}

//测试类
package itcast04;

public class TestFZ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u f = new Zi();
        System.out.println(f.num);
        Zi z = new Zi();
        System.out.println(z.num);
        
        f.method();
        z.method();
    }

}
//输出:
4
1
Zi类的成员方法1
Zi类的成员方法1
2.4 instanceof关键字

我们可以通过instanceof关键字来判断某个对象是否属于某种数据类型。如学生的对象属于学生类,学生的对象也属于人类。
使用格式:
boolean b = 对象 instanceof 数据类型;

2.5 多态-转型

多态的转型分为向上转型和向下转型两种:

父类类型  变量名 = new 子类类型();
如:Person p = new Student();
子类类型 变量名  =  (子类类型)  父类类型的变量;
如:Student stu = (Student) p; //变量p实际指向Student对象
2.6 多态的好处与弊端

当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对象时,就发生了向上转型,即把子类类型对象转成了父类类型。向上转型的好处是隐藏了子类类型,提高了代码的扩展性。
但向上转型也有弊端,只能使用父类共性的内容,而无法使用子类特有功能,功能有限制。如下代码:

package itcast04;
//描述动物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Animal {
    public abstract void eat();
}
//创建子类
package itcast04;
//描述狗类,继承动物类,重写eat方法,增加了lookHome方法
public class Dog extends Animal{
    //重写抽象方法
    public void eat() {
        System.out.println("啃骨头");
    }
      //子类特有的方法
    public void lookHome() {
        System.out.println("看家");
    }
}
//创建测试类
package itcast04;

public class TestDog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多态,创建一个Dog对象
        Animal d = new Dog();
        //直接调用eat方法
        d.eat();
        
        //现在我想调用Dog类特有的lookHome()方法
        //d.lookHome();//可以看到报错了
        
        //那么为了可以使用Dog类特有的lookHome()方法,我们需要向下转型,并且在向下转型时,需要做健壮性判断
        boolean b = d instanceof Dog;
        if( !b ) {//判断当前对象是否属于Dog类型
            System.out.println("类型不匹配,转型失败");
            return;
        }
        Dog dog = (Dog) d;//此处需要给对象一个新的引用变量
        dog.lookHome();//可以正常使用子类的特有方法了
        
    }

}

我们来总结一下:

总结下封装、继承、多态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