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文艺家谈写作

《老舍和他的作品》:豆汁酿百味 赤笔写沧桑

2018-11-10  本文已影响49人  怡晨悦读

初识“豆汁儿”,是在一部青春剧,女主千里迢迢奔赴,只为在情敌面前端起一碗一饮而尽。

再遇“豆汁”,是在这本《老舍和他的作品》中,作者胡金铨先生说“有资格配谈老舍的人,先要能喝豆汁儿。”

作为一种有着浓浓老北京印记的食品,豆汁总是承载着一种特殊的意象和情怀

胡金铨先生,是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瞩目的香港华语武侠电影导演,代表作品有《侠女》《龙门客栈》《大地儿女》等。他从小喜爱老舍作品,其中创作处女作《大地儿女》剧本时,从老舍作品《火葬》《四世同堂》中汲取灵感。

胡先生说他自己“谈论老舍的资格”——喝豆汁,不仅寓意北京同乡,都爱好书画曲艺,民俗文化,更代表他能体会老舍作品中的趣味,理解老舍作品中的精神,欣赏老舍作品的神韵,体察老舍作品中的情感。

因为“能喝豆汁”,胡先生用一名电影导演的视角,风趣幽默的语言,于1973年至1975年在香港杂志《明报月刊》连载专栏讲述老舍生平及创作,1977年集结成书,即为《老舍和他的作品》。

和一般的名人传记不同,这本书采用完全写实的方法,根据老舍先生自己的文章,参照别人的文章互相印证,又通过搜集资料,胪列求实,原汁原味记述了老舍的出生、求学、写作、异国辗转、回国教书及至抗战时期主持“文协”的经历,总结老舍个性和处世哲学。全书不掺杂作者的褒贬看法,其中见仁见智留给读者自己领会。

为了给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老舍,胡金铨先生自费花钱去过伦敦东方图书馆、美国斯坦福大学现代图书馆、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等地方,调查了许多的资料。可谓是精诚所至,用心良苦。

在书里,我们能看到一个真实,丰满,有血有肉的老舍先生,可以突破一些固有的认知。

原名“舒庆春”,可是并不姓“舒”。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三岁失父,家境贫困,与母艰难度日。青年多羁,坎坷漂泊,逆境重重。爱喝酒,爱养猫,爱吊嗓子 ,爱听相声评书和京戏,偶尔打麻将,最大享受是逛公园看花。

最窘“吃麻雀”,体恤麻雀小的可怜,如果饭桌上有麻雀,宁愿离座端碗到外面去吃。

具备“北京小市民”的鲜明特点:本份,窝囊,有正义感,但好耍小心眼、自私、好面子。

也曾焦虑迷茫,生存与爱好不能兼顾;也曾钱不够花,被生活所迫,交不起房租,流离失所;也曾有过青涩初恋,爱而不得,为情所伤。

一代大师,和任何年轻人一样,都是从烦恼和磨练中逐渐了悟成熟,人生路上披荆斩棘,创作由业余走向职业化。只是,他的年代不堪,个人命运更加艰难,局势动荡不安,战火纷乱。

作者还分析个人性格,生长环境,爱好等因素对作品的影响。老舍先生幼时贫困,环境熏染,所以他对于北京劳苦大众了解特别深刻,描写这种形象也最成功。学过旧诗词,熟悉京剧,大鼓,评书,单弦,形成他半文半白,字句间充满俏皮和巧妙的特殊体裁。善于摹仿学习,不断求知过程构建了他写作的技巧和形式。

他的理想公民形象和反对好高骛远立场态度,决定了他写实主义风格,这一点,无论是第一部小说《老张的哲学》,还是《赵子曰》,或者后来的《离婚》、《大明湖》、《骆驼祥子》都有延续,都是以真实人物原型的人生境遇,生活情景和悲欢离合为素材,描写特定时代背景下人间百态和世情世貌。

从始至终,胡金铨先生都在用他的“豆汁儿”——他的这份深深的“懂”,引导着读者跟随他,走近老舍,明白老舍,品尝老舍先生作品中独特的“味道”。

胡先生不是职业作家,没有用高超的文字技巧和或写作方法,他只是用平实的口语娓娓道来,用一支赤忱简洁之笔,让我们因他的理解而理解,因他的欣赏而欣赏,因他的体察而体察。

老舍先生的一生,从清末到解放后,如此恢宏巨大沧桑久远的岁月,其间各种枝繁叶乱,藤蔓交错,胡先生能写得文内各篇并不拖杳杂乱,各段经历脉络清晰,行文如行云流水,通透自如,读来倍感舒适亲切,实属难得。

见惯了各种“涂脂抹粉实则无味”的名人传记,回头再看这种“天然去雕饰”的书,宛如清流。

老舍和他的作品》,真的,只是例外。

《老舍和他的作品》:豆汁酿百味 赤笔写沧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