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

2020-1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李青玉

每次出门差旅我都会带上一本书随身阅读,不管是坐高铁、坐飞机、在各地陌生的宾馆睡前之余都会拿本书翻阅。

这次带上了久仰的《傅雷家书》,一直好奇这本以书信编成的书到底写的是什么?

说实话开头的几封信需要耐着性子,不然就很容易放弃不读。会觉得傅雷夫妻太啰索了,读来让人有种快要窒息的压迫之感。是傅聪出国初到国外,父亲都事无巨细的描写日常生活点滴,并要求儿子傅聪也要多写国外的生活细节。包括练琴坐姿、与指导老师相处,待人接物的礼仪,去了哪里游玩要拍照片寄回、交待每天的时间安排等,感觉到父母对儿子的要求标准太高了管得太多了!当读到最后一封“绝笔”联想到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不寒而粟浑身噤擅不已。回味前面的信件才慢慢明白身为父亲的良苦用心,因为翻译家傅雷也有旅居国外的经历,在那个年代是很注重家庭教养的。原生家庭的教养,一个中国人在国外都代表着国家形象,那个年代还有很多国家没有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必需谨言慎行。

回想起我的童年,父母对我的教养。我的父母没文化也动过粗,拿过牛鞭子抽打。父亲用筷子抽打过我的手背不允许浪费粮食,碗里的饭菜都在吃干净。农民父母没有那么道理讲,晚上睡觉躺平盖好被子,不许乱翻动。翻来覆去掀被子踢被子是会被母亲扭小腿肉的,她说:“女孩子睡觉就要老实安静,不准拱来拱去。”至今回忆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童年是那么甜蜜,虽然家境贫寒生活清苦。父母的打骂可以理解为“打是亲,骂是爱。”这是家庭本真的生活环境。如今,我也教育两个女儿要把碗里的饭菜吃干净,不要浪费。她们也做到了,不会把米粒掉出桌面地板。

谈到对艺术的追求,何谓艺术家?不在于一时急于练成的技巧,而是潜心到音符里的真情实感,是身心长年累月练习的磨练。在父亲在期望里让儿子成为艺术家是没有半点功利心的,即使生活清贫也要坚持初衷。教导儿子不要随意接受演奏会,要以个人目标和精力来评估。

谈到个人感情和择偶标准,在得知儿子遇到爱情困扰时。傅雷夫妇轮翻述写当年亲身经历,先订亲,后出国读书回来成亲。父亲说那些怦然心动、绚丽浪漫、理想化的求而不得的爱情终是幻影,只能存在记忆里。成为伴侣的人一定是志趣相投,相互容让迁就才能平静过日子才能持久,从而结合建立家庭。结婚以后就不要再怀念旧情初恋,以妻子为重经营家庭。呵呵,真是以过来人的心路坦诚给儿子啊。这样的一对父子对话,多么温暖。很少有如此亲密的父子可以这样平静坦荡的聊伴侣聊恋爱观。在中国传统思想里的父母爱情、子女婚配都是羞于启齿相谈甚少的。

这本书是选编而成的,从年历和信件内容可以得知傅聪年少出国求学,收获的成绩一步步越来越多。到结婚生子,游历各国出演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傅雷夫妇至死都没有亲见拥抱到他们挂念的孙儿。一个家庭相隔千山万水,依靠着书信文字连接难能可贵呀。

也许是出门在外有些日子了,我也开始想念我的娃了。想着周末要跟娃们谈一谈,像知心朋友一样能够心平气和的,不带着个人情绪不激动不愤怒不作评价的静静聆听,感受着她们的感受。现在都是互联网,透过微信打字、打语音打视频电话、转账都可以解决,却没有了书面表达,没有等待期盼的手写书信。“家书抵万金”现在手写一封信是收藏品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