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倾听与积极倾听

2024-01-24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风_998

2024年1月25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1117天分享 本周第3次约练 总约练第711次 咨561、观113、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

      积极倾听和消极倾听的差别不在表面上,而在于倾听的效果上。不论咨询师是否在专注倾听,都可以摆出倾听的样子。这不是关键,效果才是检验倾听积极或消极性的标准。常见的消极倾听有以下表现:

一是判断先于倾听。边倾听边判断,甚至先判断后倾听,是很多人的思维习惯。来访者一走进咨询室,咨询师就要从其穿着、外貌进行观察。观察是必要的,但判断可以延迟。心理咨询中的专业倾听要求咨询师先倾听、后判断,过早的判断会妨碍倾听。新手有时出现咨询方向的错误,和过早判断有关。在面接训练中,新手要克制自己判断先于倾听的倾向,练习自己的无倾向性倾听。

二是听到只是自己想听的部分,用自己的故事去解读来访者。根据人格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都是在用自我去度量周围,以自己作为认识世界的参照物。很自然地,我们会把自己的故事投射在别人身上,包括来访者身上。而专业训练中,就需要甄别哪些是来访者自己的真实故事,哪些是咨询师投射的故事。做这两者的区分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咨询的目标是解决来访者的问题,而不是咨询师投射出来的问题。

三是没有耐心,认为自己已经了解全部细节。在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些学员在扮演咨询师时常有这样的心态:"来访者开口说第三句话时,我就知道他是什么问题了,说第五句话时我就知道可以提什么建议了。一个咨询个案15分钟完全可以搞定。"不排除有这样的高手,但心理咨询个案的常态是:每个个案都是个性化的,虽然同一类个案具有共通性,但个案之间又有差异。这些差异是重要的、不可忽略的。对一些新手来说,要接受这个现实:心理咨询的过程往往是单调的、乏味的、反复的,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咨询师始终要全神贯注、全心倾听。如果真的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做出判断并给出结论,来访者会有自己不被重视的感觉,认为咨询师根本不了解自己的情况,咨访关系中的信任荡然无存。对咨询师来说,如果在倾听的同时全部心思都在思考解决方案,也会使自己分心,无法专注倾听。

四是分神或分心。消极倾听中一个常见的表现是分神。咨询师由于体力、情绪等各方面原因,在咨询过程中思想如脱缰的马,驰骋在另一片天地。抵制分神往往需要靠咨询师的毅力,靠充分的休息、良好的体力﹣﹣倾听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劳动,靠咨询师给自己一个倾听的理由,靠咨询师情绪的调整。

五是倾听的敏感力不够。消极倾听是一种懒洋洋的倾听,像一个漏斗,来访者说过的话就像水一样漏过去。而积极倾听是一种思索的倾听,像一面筛子,把有用的西过滤留下来。如何编织筛子、如何调整筛孔的大小,这就是一种敏感力。敏感力是由心理咨询技术、诊断理论、经验、个人特质等构成。

六是因倾听不充分而提出来访者已经尝试过的无效的方法。在训练过程中,会有这样的镜头:扮演咨询师的学员兴致勃勃地提出了一个锦囊妙计,正得意呢,就听见来访者说:"我已经用过这种方法,没有用。"或者说:"家里人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觉得没有用。"这种错误是由于没有充分倾听造成的。咨询师的权威性受到挑战,可信度下降,来访者会对其他建议也打上问号,甚至会认为心理咨询不过如此,没有必要再来心理咨询了。

    积极倾听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反复练习、不断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