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一起阅读自然科普婚姻育儿

嗨!世界,我们还能好好聊天吗?

2017-10-19  本文已影响24人  塘舞书房

|每天带坏一本书|

今天要带坏的书是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起因动念读这本书,有一个小插曲。

就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和闺女流连在长江边某个工业小城。秋雨夹杂着微寒,在一片不大不小的公园湖面上荡起涟漪。于是漫无目的的聊天忽然转向:此刻投射到我们眼里的波光到底是什么?对于一个高考前数学摸底测试只考48分的妈来说,要回答孩子这个问题有些尴尬。光是什么?小小的粒子?蔓延的波?这是困扰多少天才的波粒二象性。天啊,我发现我说不清楚。但是话题既已开始,就不能草草了之。却无奈偏偏生了一个长着一颗数学脑的女儿,于是,在她自成逻辑的几番追问之下,我决定,用我有限的江湖物理伪知识,加上修炼半辈子的煽情掰扯假把式,努力的把话题引向关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探讨。结果,我成功了。

这下可好,终于回到了自以为的老本行,心想着这将是一次多么有意义的谈话,既激发了闺女对客观世界的好奇,又顺道引导了她如何建立自己的三观。但是现实是,话题继续深入下去,我发现世界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我自己真的清楚吗?换句话说,没有一个确定的世界观,我的人生观到底又依托于什么呢?没有人生观,我现在时刻遵循的价值观又是如何界定的呢?

完了,这下玩大了。

活了几十年,竟然皆是昏沉……幸亏想起家里书架上好像有一本这样的书,貌似可以缓解我的惶恐,这本书就是今天要来带坏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带坏的书

上帝掷骰子吗?

——量子物理史话

作    者:曹天元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6年11月

说回本书。作者曹天元,据网上资料生于1981年,本书则最早出版于2006年,当时天涯、新浪构建起来的blog文字王国正八街九陌,对于每一个写文字的人来说,那真是一段令人怀念的黄金燃情岁月。这本书最早就是作者在个人博客上陆续发表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土壤,所以本书虽然是一本厚达381页如假包换的科普读物,但在一脉相承的知乎上还是留下了:“从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综合评分来看,量子力学史话完爆三体。”的评价。

竟然比小说还好看,那我还怕什么呢?

确实,花了4天时间一气呵成啃完全书之后,我小小而脆弱的骄傲又经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算起来,我和作者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时间相差无几,可为什么人家能如此俊逸潇洒地徜徉于那些艰深刻薄的函数、微积分、概率、统计学……?而我早在高中就已经被那些诘屈聱牙的sin、cos,拦在了通往理性科学的大门之外。这还不算什么,最可气的是,为什么人家一个搞生物化学和电子工程的,聊起哲学、艺术、文学来,也如此风度翩翩,超逸洒脱——这简直没天理。从《复乐园》到《三国演义》,从《笑傲江湖》到《乱世佳人》,从《独立宣言》到《哥本哈根》……明明是一本科普读物,却让我不知不觉跟随着作者设下的悬念和煽动起来的情绪,深陷于各种关于哲学、历史、政治、戏剧冲突和人性的复杂思考。

举(nei)例(rong)说(zhai)明(lu)

虽然我们有时候还会偶尔怀念经典时代,怀念那些因果关系一丝不苟、宇宙的本质简单易懂的日子,但这更多的也只是一种怀旧情绪而已。正如电影《乱世佳人》的开头不无深情地说:“曾经有一篇属于骑士和棉花园的土地叫作老南方。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绅士们最后一次风度翩翩地行礼,骑士们最后一次和漂亮的女伴们同行,人们最后一次见到主人和他们的奴隶。而如今这已经是一个只能从书本中去寻找的旧梦,一个随风飘逝的文明。”

许多人喜欢比较20世纪齐名的两大物理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究竟谁更“伟大”,从一个普遍的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所谓“伟大”往往不具有可比性,正如人们无聊地争论李白还是杜甫,莫扎特还是贝多芬,汉朝还是罗马,贝利还是马拉多纳,Beatles还是猫王……但仅仅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结论:是的,量子论比相对论更加“有用”

接下去,物理学中将会发生一些真正奇怪的事情。它将把人们的哲学观改造成一种似是而非的疯狂理念,并把物理学本身变成一个大漩涡。

一方面海森堡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服从性,他无法拒绝为德国服务的命令。另一方面海森堡又挣扎于人类的责任感,感受到科学家的道德情怀。而且他又是那么害怕盟军也造出原子弹,给祖国造成永远的伤痕。海森堡面对玻尔,那个伟大的老师玻尔,那个他当作父亲一样看待的玻尔,曾经领导梦幻般哥本哈根派的玻尔,却也是“敌人”玻尔,视德国为仇敌的玻尔,却又叫人如何开口,如何遣词……少年的回忆,物理上的思索,敬爱的师长,现实的政治,祖国的感情,人类的道德责任,战争年代……这些融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语言和思绪?还有比这更杰出的戏剧题材吗?

好了,写到这里已经用了很大的篇幅,不符合栏目定位,而且,从前面的文字看起来,难免有些盲目崇拜的味道,这明显不符合我一贯嘴贱腹黑的个人风格,所以接下来要换换口味。

话说,当初是为了从书中重新找回自己忽然莫名缥缈虚无的世界观,但全本书读完了,问题的答案在哪里呢?换句话说,读完全书,上帝老头子到底掷不掷骰子呢?这个问题在这本史话里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本书通过栩栩如生的描写,从物理史上旷日持久的“波粒之争”,一直讲到如今仍未盖棺定论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对峙,一路看下来,早已挑逗起文科生读者那敏感易激动的小心脏,可就在故事的结尾,却偏偏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以及一个在文科生看来诸如天书的“超弦”理论。没错,读完全书,一个没有学过线性代数微积分,不懂矩阵拓扑波函数的好奇文科生,最终陷落进了这样一种纠结:世界究竟是古典完美符合因果律的客观存在呢,还是有可能随时要滑向形而上深渊的不确定性存在?我到底是因为某人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么一眼,才从此坍缩存在的一个画面?还是在伴随着每一次经意不经意的选择,而分裂于无数个平行宇宙中历史和记忆的投影?

嗨!世界,你到底是什么?我们还能好好聊天吗?

当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并不是作者的错,错就错在一个记忆力衰退,生活早就被被柴米油盐填满的中年文科生,还偏偏自不量力,偏偏要兴起重新追问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起心动念。

所以,和我一样的文科生家长,读本书之前确实要做“系好安全带”。当然,某天,当我自以为是的成人骄傲,早已被本书摧残得体无完肤之时,忽一回头,发现身边的数学脑女儿,正在用她的自成逻辑,组织本学期方案教学的实施计划和思维导图。你能想象这个画面有多美吗?就好像一个充满迷雾的灰白色世界,忽然照进了一缕七彩的华光;或者在真实与虚幻纠缠不定的夜幕下,忽然发现了那颗明星,它正指导着我的生命,通过那不可知的黑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