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作100天 简友广场心理

心理健康学习第一天分享:“性”

2021-07-28  本文已影响0人  蒲公英的港湾

在我记忆和认知中,“性”,是难以启齿的话题。印象中,正儿八经的听关于女性问题是在初中的一节生物课上,现在还有记忆的就是那个年轻的女老师一提到了月经这个问题,她自己的脸就“刷”的红得像苹果,声音就小得像蚊子一样,而我们则是低着头呈现不好意思的状态。认识什么是“生殖器”,还是姐姐在那本厚厚的英汉词典里发现这个词后,两个人偷偷躲在被窝里研究这个词讲的到底是啥东西

而今天,“性”这个讳莫如深的课题在潘金胜老师诙谐有趣的游戏中拉开序幕,也打破了“打死不举手”的尴尬局面。

潘老师课程布局可谓丰富和全面,看得出煞费苦心。他也能照顾咱们这群70、80、甚至60后人对“性”的羞怯,使得70后的我听这节课就像一只小蜗牛,战战兢兢伸出两个小触角害羞地探听,再胆战心惊地尝试去回应,逐渐发展到伸长脖子认真听、和老师积极互动,全然开放的态度去感受课程,其收获不言而喻。在听的过程中如饥似渴的吸收知识,因为我们没忘却自己的使命:这样的课程,咱们的家长们也很需要啊。

通过老师的讲解、视频的呈现、小组讨论、游戏互动,让我知道了:“性”不是羞耻的,它能带给我们每个人有积极的一面,当然也有消极的一面。对于性的问题,我们要像对待吃饭、走路一样稀松平常,因为“性”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性”教育,也是一种生命教育;我们也了解了性教育的流派、国际上性教育模式基本特点、不同性教育模式产生的结果不同、性教育关键概念、性教育渠道、性教育常见的担忧与误解。

在下午的课程中,我们明确了性别教育的目标,性骚扰的级别,了解了学校性教育的方式。在小组讨论时,我们对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如何渗透关于性教育进行了梳理。

    知道自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己会排斥“性”这个问题,但自己知道不能让下一代成为“性”无知,所以,为补知识漏洞,学习过一些心理课程,看过一些心理书籍。在自己的孩子两三岁时,她开始对性和婚姻敏感时,就买过相关绘本、视频,和孩子共同学习和讨论过相关知识,让孩子很小就知道男孩女孩的区别,男女生长过程及变化,当孩子准备进入青春期时,及时更新书籍,让她坦然面对“性”的话题和问题。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认知的拓宽,更有助于传播知识,“救助”更多“性”愚昧的家长。当孩子4~5岁开始出现对性别感兴趣、对自身身体认识产生兴趣时,当孩子进入婚姻敏感期时,孩子对性别、对自我、对异性已经有初步的感觉,这时需要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平等的,正确的,科学的和孩子交流,帮孩子建立婚姻的概念并认识到婚姻是两性关系,帮助幼儿形成婚姻的概念。这些,需要我们去帮助家长们提升认知。

对于本次培训,也是我所期盼的!从业至今,看到太多愚昧无知的家长和无知无畏的老师,心里是焦虑而无可奈何的。好在终于能有机会让老师们都能接受这样的培训,这是多大的功德!

感恩老师的精彩分享、感恩组委的倾情付出!好好学习,期待更多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