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亲密关系,究竟应以何种姿态呈现?
昨天,我在闲暇之余刷到了一条微博,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公众号博主发的。微博内容大意就是她很感谢自己的母亲。博主的妈妈从小对她言传身教,教会了她人际交往的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处理亲密关系,更重要的是,她母亲给予了她“独立”的机会。这让我想到了我与父亲变化的关系。
上周末,我和爸爸在电话中聊天,在一番闲聊之后,我爸说,“最近公务员考试又快开始了,你要不要考虑一下。”我对公务员这份工作是真的没有任何想法,我不了解这份工作,也从未考虑过。我照常回绝了他。我爸就开始说,“当初让你当老师,你也不愿意去,本来做老师多稳定。”
见我不动摇,我爸锲而不舍,开始劝我换一份有发展前途的工作。我回应,“我有自己的想法”,我爸问,“你有什么想法倒是说说呀,我可以帮你参考这条路是否可行”。我沉默了。我爸见我不说话,有点气急败坏地说,“难道你就打算像现在这样混日子吗?”
我总觉得,当孩子长大时,父母的心态并未及时地随之转变过来,他们仍旧将子女看做小孩子。所以大多数父母面对成年子女,仍旧渴望掌控他们的人生,他们希望替子女做决定,希望子女沿着自己规划好的道路走。他们“不需要你觉得,只需要我觉得”,有点蛮横得不讲理。他们嘴上打着关心的名义,实则是不希望你脱离他们的控制。
孩子自从降临的那刻起,便被剪断了与母亲的脐带,这也意味着他与父母的断离。实际上,子女与父母从出生那刻起,就彼此是独立的人,而不是在子女成年或者懂事后。至于幼年的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着父母的决定,是因为那时候我们并未形成个人正确良好的三观,需要父母帮助我们一起成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便应该将观念中那根隐形的脐带剪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和成长。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并未做到,他们插手子女的人生,从想法上干扰他们。“公务员”、“老师”、“国企”、“稳定”,这几个词,恐怕大多数中国孩子耳朵听得都快起茧了。父母担心孩子去远方受苦,或者是不想放弃对孩子的控制,他们希望子女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最好离家近,然后按部就班地结婚生子。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并不认同老一辈陈旧的观念,但大多数子女迫于父母的道德绑架亦或忍受不了他们长久的唠叨,就踏上了这条道路。
但目前的我,只想先找到自己。我很羡慕微博中的那个博主,她妈妈给予了她最大限度的自由,不干涉孩子的决定,让她去远方历练。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渴望过“一屋两人”的安稳生活,但年轻时的我们,总渴望“仗剑走天涯”。至于婚姻,我觉得那不应该是被强迫的,而是爱情的水到渠成。孕育新生命则是更大的责任,当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的生活都过得一团糟,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能力抚养下一代呢?
我认为目前中国式的亲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健康的。大多数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控制严格,也有少部分父母自顾不暇,只能任孩子自身自灭。前者会使子女被压得喘不过气,有很大可能造成反弹,其结果就是子女抑郁或者爆发;后者则会使孩子没有得到良性的教育,他们的人格与心理都是不健全的,而这很可能导致犯罪型人格的出现。
诚然,所有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他们也没有任何经验,我们不应该苛责他们。但所有的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他们也不应该被当做提线木偶或者路边的野草。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互相理解,才能使得关系长久健康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