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胡爸爸下厨房:夜雨剪春韭
韭菜是中国食用最早的蔬菜之一,最古老的地理书《山海经》里说到众山的物产,往往称“多韭”、“多葱韭”。《诗经》里有名的《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这说的是初春祭祖,要献祭羔羊和韭菜。祭祀用韭菜,直到清朝还一直沿袭,《清史稿礼志》有记载。
《说文解字》解释韭字:“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它的音大概是从“久”引申来的,而字形也很会意,“一”代表土地,上面的“非”字代表生长茂盛。韭菜生命力旺盛,在生长期割完一茬很快就又长出来了。这大概就是用它来祭祖的原因吧:寓意子孙繁盛,连绵不绝。
现在祭祖的传统早就没了,没想到韭菜这个特点又被拿来形容没经验的股民,连绵不绝冲进股市不断被收割,可叹可叹。
韭菜在初春最鲜嫩,南北朝时南齐的文惠太子问大臣周颙:什么菜最好吃?周颙回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初春的韭菜和秋末经霜的大白菜,这都不是名贵之物,却有最合时令的鲜美。南京有道初春的时令菜叫“江南第一鲜”,就是韭菜炒螺蛳肉。胶东有道菜更鲜——韭菜炒海肠,两种食材都以鲜美取胜,鲁菜大厨提鲜的秘诀就是将海肠晒干磨粉。但对大部分地区来说,海肠和螺蛳肉都不是常见的食材,日常做菜,韭菜炒肉丝、韭菜炒鸡蛋、韭菜炒熏豆腐干都是很好的搭配。
韭菜猪肉做馅包饺子,韭菜鸡蛋做馅烙韭菜盒子,这也都是家常的美食,不过我估计年轻人愿意费这个事的不多,介绍一个更简单的主食方子吧:韭菜洗净切碎,加几勺面粉,两个鸡蛋拌匀,再缓缓倒入牛奶拌匀成糊状,加点盐调味,然后在平底锅里摊成饼,出锅时香味扑鼻,好吃极了。这个方子把蔬菜、蛋、奶、主食一勺烩,美味快捷营养,同学们不妨试试。韭菜可以换成其他蔬菜,不过我感觉还是韭菜最香。
菜市场里还有韭菜的几位亲戚。比如韭黄,它形同韭菜却是黄色的,这是在韭菜生长时不让它见光而导致的。韭黄比韭菜口感更嫩,拿它和肉丝拌馅来炸春卷是最好的。
还有韭菜苔,韭菜在秋天会抽薹开花,其嫩茎可以食用,就是韭菜苔。不过平时吃叶的韭菜抽的薹是老而不堪吃的,菜场卖的韭菜苔都是专门抽薹的品种。韭菜苔越往根部越嫩,一般切成段与肉丝或鸡蛋同炒,味道像韭菜但风味又有不同。
韭菜苔顶端的花苞开了就是韭菜花,白色而成簇,连成一片看着很漂亮。韭菜花一般不直接吃,而是做酱。北方吃涮羊肉,调料里少不了一味韭菜花酱。这个吃法可是有历史的,传世的“五大行书”之一《韭花帖》就有描述。
“昼寝乍兴, 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
午睡醒来,肚子正饿,蒙您送来珍馐一盘。叶落知秋的时节,恰逢韭花美味当季,与肥美的小羊羔佐食,真是人间至味。饱腹之余,感念您的美意,特向您道谢……别小看韭菜花,它在中国的文化长廊中有着重要地位呢!
我爱吃韭菜,尤爱它体现出的田园趣味。杜甫的“夜雨剪春韭”,在我看来是可与“采菊东篱下”共为田园意象之代表的。曾经种过一个小菜园,初衷就是想体验一下“夜雨剪春韭”的意境,没想到大家都说好种的韭菜,我种了几年都不成功,自己撒籽长的稀稀拉拉,老爸特意从老家带来当年的韭菜根,也没发出来。后来工作越来越忙,小菜园早就荒废了,再想体验“夜雨剪春韭”的田园乐趣,不知要等到何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