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读书

“总要有人仰望星空”——谈谈刘慈欣和《流浪地球》这本书

2019-02-27  本文已影响10人  小薇的碎碎念

“总要有人仰望星空”,想起刘慈欣说这句话时的神情,让人感到一种智慧,深邃的智慧,还有一种打动人的“诗意”。

科学和文学是相似的,都要具备想象力,科学是对世界客观存在的想象,文学是主观精神世界的想象,这两者缺一不可,也极具魅力,

“四维空间”、“墨菲定律”、“万有引力”也好,都是一种浪漫,极致的浪漫。科学家和文学家都是坐在一束光上面发呆的人,从而产生瑰奇的想象,敬佩这两种人。

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兼具两种特性,科学的想象和诗意的浪漫。

而对他本人的了解来自于其它一些短篇小说和媒体的报道、采访,从初中开始写科幻小说,受科幻之父“凡尔纳”影响最深。他是努力和勤恳的人,不断的投稿,坚持很长时间,《三体》才在《科幻世界》连载,最终获得科幻界的诺贝尔奖“雨果奖”,为亚洲第一人,备受瞩目。身为工程师的他,默默守在娘子关一个寂寞荒凉的地方,所以才更需要想象。

“雨果奖”爆红后,人们开始关注刘慈欣,关注科幻小说这种题材,高考的阅读题都会有他的文章。但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极少露面或接受采访。几年前看到他当时唯一的视频采访,即使话少,但说的每句话分量都很重,值得深思。感觉到他的悲天悯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想象,面对外星文明,他是持悲观态度的,不希望人类主动去联系,犹如黑暗森林的法则,它们是猎人,我们身处黑暗之中,很多事情无法预知。

但他也说,“总要有人仰望星空。”

刘慈欣是属于硬科幻派的作家,《流浪地球》这篇小说里有很多的专有名词和知识,会不断遇到阅读障碍,第一遍看时情节梳理不清,读的时候有种挫败感,读不懂。我浅薄的知识体系不足以支撑读懂这个故事,书中涉及的物理、地理、天文知识早已还给高中老师。但你会佩服他的想象力,全篇分为: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叛乱、流浪时代来讲述。

会思考外太空是什么?我们在寻找什么?未来的人类对地球做了哪些事?地球的结局会怎样?

文字,是他一直被争议的点。不是以文笔见长的小说,所以优美的文笔是少些,人物,可能也不太立体,但思考和想象是惊人的,被其他作家称为“万花筒”。

你也会看到他在小说里表达对社会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的价值观:

“学校教育都集中在理工科上,艺术和哲学之类的教育已压缩到最少,人类没有这份闲心了。这是人类最忙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做不完的工作。”

“每个人都在不顾一切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也没有什么不好。”爸爸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呵,忘了告诉你们,我爱上了黎星,我要离开你们和她在一起。”“这是谁?”妈妈平静地问。

“在前太阳时代,做一个高贵的人必须拥有金钱、权力或才能,而在今天只要拥有希望,希望是这个时代的黄金和宝石,不管活多长,我们都要拥有它!明天把这话告诉孩子。”

他在用科幻的外壳讲人的故事。

诗意,是整篇小说萦绕的的氛围,如一个诗人的吟唱。“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我看的这本书是一个合集,刘慈欣的小说占三分之一,他与后面的王晋康、何夕并称为“中国科幻界的三驾马车”。后两人写的小说也很精彩,引人入胜。特别是王晋康,大概是生活年代的原因,小说里看到他对整个社会的深度思考,更具文学性,容易引起共鸣。《临界》是讲关于地震,人类对自然到底能掌控多少,在面对自然灾难能做些什么?《克隆之殇》探讨记忆、感情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没有了记忆,人存在的意义为何?看完后想把王晋康写的所有书都读一下。

何夕的《六道众生》里面有轮回、空间等元素,有点魔幻色彩,新颖,文笔也好。

“当一个人从纷繁的世事中偶尔生出一点仰望夜空的情绪,他的目光肯定会被那些谜一般的星星所吸引。”

“无垠的弯隆从正上方直垂到地,银河淡淡地划过半空,如同某个巨人的信手涂鸦。”我摘抄了上面两句写在本上。

通过《流浪地球》这本合集书,了解到中国有很多优秀的的科幻小说作者,这在之前的阅读体系里是没有的,只在高中时看过几本《科幻世界》杂志。也让人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和格局,不只是聚焦眼前的一点个人悲喜。宇宙、地球、人类、社会,都是可以去思考的命题。

“人类的精神像在荡着一个宇宙秋千。”这是《流浪地球》里的一句话。

其实不管是黑暗中的地球,还是个人,都在流浪。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可能就不再会流浪。

璀璨夜空,深邃无边,暗夜有边。

总要有人仰望星空,愿你我都成为那个仰望星空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