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了一季艾草,只为做这一天的青团
关于清明的话题,记忆中从来就是两样:扫墓,踏青,还有就是那首著名的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
直到去年,才知道清明还有一个传承的仪式:吃青团。~我想说的是,从一个父辈就开始走南闯北又生活在藐视传统的年代的家庭,一个从高中毕业就离家外出学习打拼然后匆忙一生的人,对传统的不知所措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直到近几年,才在各种媒体的介绍中,去翻找那一点点的历史痕迹。
于是青团在我这个从不过清明的人的心中有了一个概念。
种了一季艾草,只为做这一天的青团去年吴姐姐做了青团带了些给我,一并的,还有一束新鲜地艾草。回到家,用艾草叶学做青团,自以为是地觉得跟做汤圆一样用纯糯米粉来做青团,结果软的一塌糊涂,不提了,哈哈。又选了两枝比较粗壮的艾草枝插到花盆里,没想到还成活了。艾草在整个夏天倒是长得朝气蓬勃,在冬天的时候,叶子变黄枯萎了。春节长假那几天,看着如杂草般毫无生气的一盆艾草,心里念叨着不知春天会否发新芽,我能否在清明采摘一盆青青的嫩草做一枚美美的青团。
种了一季艾草,只为做这一天的青团这样想着,马上拿起剪刀把枯枝败叶全部剪掉。然后在天气回暖的某一天,发现花盆里长出几支嫩芽,然后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爆盆。到了清明小长假,一盆清脆鲜嫩的艾草就这么应时地成熟了,那么鲜嫩,那么漂亮,真有点舍不得剪下来!
种了一季艾草,只为做这一天的青团一盆嫩叶,切碎在加了小苏打粉的开水稍煮,捞起过凉水,放搅拌机里加点清水白糖搅拌成青色的汁液,用了150克糯米粉75克粘米粉,包上现成的芋头红豆馅,刚好做了八个青团。我喜欢吃甜食,但又不要太甜的那种。芋头红豆馅自己调的味道,刚刚好。艾草做青团有点涩,加小苏打煮煮会好些。
清明应当吃寒食的。但我喜欢暖食。头天晚上做好的青团,第二天再蒸一下,出锅的时候,艾草特有的香味依然很浓。
种了一季艾草,只为做这一天的青团关于青团,相传最早是江浙一带为了纪念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民间自发地在寒食节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而诞生的产物。是江浙一带较为盛行的清明节令小食。
清朝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这么描述青团的:“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一直很羡慕古人的文字,只用了14个字,就把青团美貌萌态写尽了。
种了一季艾草,只为做这一天的青团而今的青团,网上一搜一大堆。前两年好像还火得不行,据说有的老店的青团是排着长队还供不应求。想起有一年在上海,看到酒店楼下一个小店门口拍了长长的队伍在买吃的,好奇地跟着排,买到手一看,鲜肉月饼!哈哈,在上海呆久了,发现上海人还真舍得为那些小吃小点排队。这也算是一种饮食文化吧!
对于我们来说,一年一次的青团,虽说也就是个应景,但应景的多了,总有一些东西会渐渐深入到意识中,维持着对中国文化的一分喜爱。
那一盆艾草,会一直种下去。明年的青团,要试试不同的馅儿!!
种了一季艾草,只为做这一天的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