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死”的N种说法

2017-04-07  本文已影响70人  窗边的小杜杜

今天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之前,大家按照以往的步骤预习课文。在交流的时候,听到一个同学说了这样一句话:“雷利的爸爸死了。”

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此时此刻,与这篇课文的情境并不相符,让人感到对生命对英雄的漠视。我中断了正在进行的环节,顺势说:“不如我们就来聊聊‘死’这个话题吧。”

“死”这个字眼我们很熟悉,但是却不一定知道如何表达更贴切。一个人的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同身份的人的死,有不同的词语来形容。我们来说说,你知道哪些表示“死”的词语?

这下,大家打开了话匣子。于是,“牺牲”“去世”“逝世”“驾崩”“献身”等,一个个词语翻了出来。看来孩子们平时积累的词语也不少。那么,这些词语在什么情况下用呢?我们继续讨论。

一个战士,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去死,就是“牺牲”。有同学还举了例子,比如刘胡兰,比如雷锋。德高望重的领袖或者伟大的人物死去,叫“逝世”,比如周恩来,毛泽东,孩子们还提到了《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校长。当然,那说明,小林校长在黑柳彻子的心目中是不可取代的伟大的导师。我们还扩展了一些,比如比“牺牲”这个词更体现献身精神的词还有“为国捐躯”“英勇就义”等,僧人的死称作“圆寂”,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驾鹤西去”“香消玉殒”。还有口语里一些非书面语的贬义说法,“见阎王”“上西天”等。

整理完了这些,一节课过去了大半。我们回到课文中,让大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想一想,雷利爸爸的死,用哪个词表达更好?孩子们毫不犹豫地说,牺牲。为什么呢?因为他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因为他明明可以做更好的工作却选择了做军事观察员……真好,一个问题又把大家带回到了课文。没有按预定计划完成教学目标又怎么样呢?这不正是我心中的理想课堂吗?

嗯,做一个语文老师,累并快乐着。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