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八

2023-09-28  本文已影响0人  碧霄诗情_4522

🌈第二部分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P061-074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我的悦读:

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镜子,你看着它们时,你也在它们的镜面上留下了镜像,由此你也可以看到自己

🚩妈妈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面镜子。

生命的最早期,妈妈注目着婴儿,婴儿就从这面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存在

🚩妈妈这面镜子若打开的很少,而且打开时都是儿童在极力讨好魔镜,就易导致一个结果:一个人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

一个人之所以对别人的反应极度在意,都是因为对方好的反应会让他有短暂的存在感,而对方坏的反应会让他的存在感瞬间崩溃

🚩一个人太脆弱,很少是宠出来的,而多是幼时没被看见

在中国常见的情形是妈妈,这面魔镜是否打开,关键是儿童能否让魔镜高兴。

💥💥💥因为

第一,中国妈妈缺乏尊重孩子感受的意识。

第二,即便有这一意识,但因与自己的感受缺乏链接,难以给孩子的感受以确认。这一确认必须是身体对身体,心对心,而不是头脑对头脑,语音对语言。

🎯若一位妈妈想让你的孩子心理健康,在她婴幼儿时多和她互动,看到她并带着喜悦是至关重要的

顺父母意的最佳前提是孩子缺乏存在感,他的价值感都有赖于父母乃至社会的认可。相反,有健康自我的人,他会很爱父母,但做事情首先是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而不是服从父母的语言

🌹看见你,也就看见了我

🚩同情心有两种:一种是对弱者的可怜,但内心同时有一种我很好很强大的自恋。另一种是共情,即我深深的触碰到了你的感受,进入到了你的世界,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你如何看待万事万物,这是你最深的存在

🤔孩子为什么爱看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反映了他们的内心,通过去听这些童话故事,他们得以向外投射自己的内心,并不断修正

认为三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怎么对待他们都可以是大错特错的(❎)

🚩在母子关系中,或者在任何关系中,我的感受能被感受到这一刻,我存在,你也存在,这一刻,就是爱。

🌹父母不是孩子的答案

🚩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应该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那样即便幼小的孩子也一样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喜欢使用奖罚手段的父母和老师都渴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成长变化,那样孩子就是他们意志的结果,就是他们的作品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

如果他即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充分的自由,他一开始就会成为一个“成为自己的人,而最终也势必会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他们有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每个孩子天然有他们的使命,而若父母想决定孩子的命运,他们就是破坏了孩子的命运

蒙特梭利认为,精神胚胎"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