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练习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整合在两节新授课后,第三课时就是练习时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总习惯把“练习课”与“习题讲解”归为一类,觉得这样的课型主要方式就是以练代讲,讲练结合。
课前思考:
在实践中,笔者越来越发现,练习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不能仅仅单纯地认为是习题讲解,它承载了更多的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用一道接一道习题的“练”——“讲”敷衍,特别是一个单元新知结束后的练习课,需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整体梳理,引导学生回忆全单元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知识,并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起新的认知结构。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对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架构起结构化的意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课堂实录:
一、回顾整理,建立联系
师生交流,完成本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独立完成教材练习一第6.7.8.10题
2.集体订正,交流想法。
比如:第6题,说一说选择的理由。
了解完成的正确率。
三、拓展练习,提升思维
1.独立尝试第11题。
2.展示并交流。
交流中追问:判断够不够的依据是什么?
把计算的数据与谁比较?
重点讨论:比较5-10中的哪个数据?是逐一比较,还是比较5和10,可以只比较一个数据吗?为什么?
3.完成后想一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
教后反思:
对于刚进入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完成思维导图可能有些困难,我们可以尝试着先扶再放,逐步过渡到自主创作,从简单的传授单一知识和方法逐步走向帮助学生行成一个网络清晰、融会贯通的学科知识结构,学生头脑中呈现的就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碎片,而是连续并不断生长的知识链。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课程的执行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新课程理念下,教材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教师有权也有责任对教材进行裁剪、改造甚至重新创造。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合理使用教材,善于开发教材,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对于教材中呈现的练习题,作为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教学需要进行筛选、甄别,有的精讲、精炼,有的一带而过,有些课后完成,可以讨论交流,可以独立完成,不能均衡发力,更不能一味舍弃,要用心审视教材中习题的用意,科学合理地进行穿插、安排,而一切的做法的出发点和宗旨都应该指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