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审计师心法小记

2019-12-28  本文已影响0人  I向丽

学习完得到大学推出的信贷员思维模型,也想提炼下自己曾经从事的审计工作心法。

信贷员和审计师的工作有很多相似之处,基本逻辑都是审查。

审计师面临的边界:各种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项目,审计对象或多或少都会存在抵抗心理;审计资料多、信息量大;工作结果有限定的时间要求。

针对上述的问题边界,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1、关注审计对象容易忽视的信息。

收入、成本等重要性的指标,肯定是必查必审的内容,审计对象会非常重视。既使做假也是精心筹划过的,非高手很难发现问题。所以,除了关注这些收入成本重要性指标外,还要关注审计对象认为不重要的信息。

比如一家生产氧化铝粉的企业,它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销量真实与否,可以从它的发货运输方式入手,一般有密封罐装和防尘袋装两种形式,然后可以重点关注它的防尘袋耗用情况,防尘袋的容量基本是固定,每个月领用消耗多少防尘袋,直接可以推算出它的袋装销量,非常容易验证销量的真实性。而防尘袋的领用一般是审计对象不太关注甚至不关注的指标。

2、将正式的访谈演变成“聊天”。

审计工作中,通常会有访谈这个环节。但访谈人员一般都戒备心较强,说话小心谨慎,一般的审计师往往问不出什么问题。但高手的审计师,会把访谈做成一次轻松的聊天,也就是让审计对象放下戒备,聊什么呢?聊对方工作的亮点,聊优秀的下属员工,对方引以为自豪内容(哈,容易得以忘形,是吧?)。

比如在某次访谈中,审计对象谈首次开拓了西南市场,拿到了项目。审计师关注的是,西南市场派出的负责人是谁?是总经理的委派还是集体决策的?财务是怎样管理的,独立核算还是公司代管?顺着这个思路下去,发现委派的负责人是总经理指定的,在项目的实施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3、判断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信息是否一致。

勾稽关系是财务审计的基本功,但不能停留在账表上的勾稽关系,可以延伸至业务与业务间的相互印证。比如人力资源发放的工资表与党群部门公榜的损款名单或者工会组织的体验名单是否一致?可以验证是否存在虚构人员套现工资薪酬的情况。比如环保部门台账显示某季连续大多天大雨抢险,销售部门却每天大量出货,怎么可能呢?

看来不是没有心法,而是没有静下心沉进去去思考,去提炼。

希望通过得到大学这一季的学习,能引发自已更多的思考,能从自已的工作内容中提炼出一套属于自已的心法,分享给大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