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感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梁晓声说:“社会运行的规律就是:动上层利益如同剥夺他们的生命,改变底层观念如同挖掘他们的祖坟。底层观念,正好是上层利益的来源!”
“绝大多数草根阶层的子女,若不能在成年以前摆脱娱乐和文艺的侵袭,即使上了大学,也不过成为比比皆是的脑力劳动者”。
这段话,让一位底层妈妈,在妇女节之际,感慨良多。
一个人的出身是不能选择的。
有的人含着金钥匙,一出生就锦衣玉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起点就在罗马。也有的人,一出生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生来就是时代的弃儿,毕生也没有机会抵达罗马。投生到这样两个家庭的孩子,孩子又有什么错?
网上还曾经流传过富养女儿的经历,从小琴棋书画,各种爱好培养,名媛气质生成,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智慧,全方位360度无死角。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孩子,将来无论结婚生子还是做单身贵族,都能够活出高品质的生命。穷养的女儿,不仅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和爹宠娘爱,还会在十四五岁的年龄初中毕业后,就走向社会,打工养活自己同时,还得协助父母抚养弟弟妹妹。这样的女孩子,即便是将来能够顺利结婚生子,但是,娘家人毫无底线的索取也终究会拖垮孩子的幸福,沉重的压力难以让孩子活出生命的本色,除非孩子勇敢到宁愿担负不孝的骂名,与原生家庭保持界限感。
同样是女儿,本应该都一样的享受爹娘宠爱啊,但是,生命就是这样不公,生活就是这样残酷。
70后的我,出身寒门,因为排行最小,所以算不上穷养,但是也绝对没有享受过富养。我接受的教育,已经是父辈倾尽全力给予的最好的教育,我也算是享受到了原生家庭最大程度的托举,所以,我算是通过读书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阶层跃迁,从农村到了城市,拥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从而也算是拥有了一份相对安逸的生活。
有了上一辈的托举,加上我辈的努力,以及时代的红利,儿子这一代,我们算是有点能力和认知给予了托举,兴趣班、择校及帮助他收集分析入学就业信息等等,这是我们超越父辈的地方。两代托举,儿仍然实现不了阶层跃迁,他仍然停留在甚至还不如我们的当年,并不是我们当年强于孩子多少,而是赶上了时代提供的红利。
未来,孩子或许会很普通,但是我们全然接纳,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了一些过错和失误,比如,孩子的高中择校,我们就过于看重了孩子自己的选择,很好的学校但是新校区生源直接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学习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高考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我们也欣然接受。孩子大学的专业选择,限制了孩子后期的发展,最直接的责任也在于我,孩子很努力,也只能是尽可能的予以改善,至于结果如何,不应该执着。
三八妇女节,抚今忆昔,感慨良多,如实记录,与姐妹们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