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性格全推给“天生”

2020-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思之远

在美国,有专门为帮助穷人摆脱底层阶级的学校,这就是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KIPP的创始人之一,David Levin发现,那些最终在大学取得成功的学生,并非一定是KIPP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而往往是那些拥有某些优良品格的人,比如说乐观、适应能力强、善于社交。

于是Levin直接找到心理学家Seligman和Peterson,说你总结的好品格实在太多不好操作,能不能给我们精简一下。

于是心理学家最终给KIPP准备了七个目标品质:坚毅、自控、热忱、社交、感恩、乐观和好奇。

这七个品质成了KIPP的“核心价值观”。就好像中国学校宣传自己的校训一样,KIPP用铺天盖地的标语口号往学生的脑子里灌输这七个品质。

比如我们都听说过有个“斯坦福棉花糖实验”,KIPP的每个学生都知道这个典故,因为学校给他们的T恤衫上印的不是“自控”这个名词,而是“别吃那个棉花糖!”

KIPP的品行教育不仅仅是思想灌输,而且用一系列制度去逼着你这么做。这背后的逻辑是,性格不是完全天生的,后天可以培养。而心理学家同意这一点。

自控,是一种反人性的行为。它要求我们做“该做”的事,而不是“想做”的事。为什么在KIPP,最喜欢的是自控力?现在有句流行的话说“以一般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谈不上拼天赋”,其实是有道理的。

一个有自控力的人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自控力是比想象力更为基本和行之有效的个人素质,是摆脱贫困的最关键一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