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天地读书想法

张玉亮在长沙开讲:谭嗣同与新文化运动,“仁学”引领思想新潮流

2023-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阿山的诗和远方

湖南新思想的启蒙者、戊戌六君子之一、长沙浏阳人谭嗣同,英勇就义前曾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著名诗句,表达了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以唤醒天下民众的决心。其代表作《仁学》,对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等近代名人都曾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近日,在谭嗣同(字复生)诞生158周年(3月10日)之际,应长沙图书馆特邀,中华书局副编审、湖南省谭嗣同爱国公益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理事张玉亮作客该馆,以《谭嗣同与新文化运动》为主题举办讲座,结合谭嗣同著述的编订、刊行情况,梳理了谭嗣同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风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张玉亮首先介绍了谭嗣同生前编订或出版的著作发表或出版情况,包括清廷厉禁之下的谭氏著述、清末民初的谭氏著述出版、新中国成立后的谭氏著述出版等部分。

在谭嗣同遇难后,社会对其评价遇到了尴尬,因《苏报》案爆发,邹容及其《革命军》受到更大关注,《革命军》几乎成为了近代文献中版本最多、发行量最大的著作,大大超过谭嗣同的《仁学》。谭嗣同及其《仁学》阴差阳错地被悬置。

民国初年的《民权素》先后出版了17期,编入谭氏作品12篇,《民权素》的诗话栏目收录时人诗话作品21种,其中有3种录存谭嗣同的作品。《章谭合钞》《章谭汪黄四先生尺牍》《谭浏阳全集》把谭嗣同作为“革命”IP的尝试。

关于《仁学》在“五四”时期的阅读史。张玉亮介绍了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蔡元培、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对谭嗣同思想的阅读了解与接受并纳入新文化建设的过程。

从《五十年来中国之哲学》看蔡元培对谭嗣同《仁学》的评价;展示了胡适1922年的日记;介绍陈独秀诗文中提到谭嗣同的早年诗文、摘引谭嗣同的具体观点,以及陈独秀《青年杂志》的发刊词《敬告青年》;鲁迅与周作人两兄弟传阅《仁学》单行本;李大钊在其文章中介绍谭嗣同《仁学》的观点;鲁迅先生在其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提到《仁学》;钱玄同从复古到疑古,在其《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文章中,谈到了对《仁学》的看法的改变,他曾向胡适借取谭嗣同的遗墨照片及《上欧阳瓣姜书》,重金复制谭嗣同的文章“北游访学记”。

关于对《仁学》阅读史研究的反思,把谭嗣同与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对比,梳理其异同,关注其联系并进行论证;分析谭嗣同精神传承的两条线索及《仁学》与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渊源;引述谭嗣同对《仁学》书名进行自我解读及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之观点。德先生民主“任侠”,赛先生科学格致,归结到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仁”“学”。把古代文献与谭嗣同《仁学》中的观点结合起来,从其人文精神延伸到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其怀疑精神延伸到当今的勇于自我革命,从其日新精神延伸到当今提倡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讲座结束后,张玉亮回答了现场热心听众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

这次讲座,张玉亮通过讲述谭嗣同高扬反封建旗帜的《仁学》出版背后的故事,让大家联想到近代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通过介绍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如蔡元培、胡适等诸位名家对谭嗣同《仁学》的评价、引用观点,对谭嗣同思想的阅读了解与接受并纳入到新文化建设的过程;通过谭氏著述的出版史和思想经典《仁学》的阅读史,进一步阐述“仁”“学”与“德先生”“赛先生”的关系,让现场读者对谭嗣同及其《仁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特别链接:

张玉亮,中华书局副编审,《中国出版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谭嗣同爱国公益基金会荣誉理事、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近代史与出版史研究,发表论文若干,编纂出版新编戊戌六君子集、《仁学》(汇校本)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