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啰嗦的好书——《刻意练习》

2017-09-14  本文已影响0人  何必流浪

被误读的一万小时

前段时间读了一本叫《刻意练习》的书,当时的感觉是啰嗦至极,简直就像一篇论文和散文的结合体,但后来才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竟然真的是当论文来写的。

原来,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1973年的时候发表过一篇关于国际象棋大师的论文,论文首次提出专业技能习得的“十年定律”,他发现象棋大师长时记忆中的5-10万个棋局组块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1976年埃里克森,即《刻意练习》的作者基于以上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研究,并和以上作者合作了一篇论文,而到了1993年埃里克森再次基于大量研究,与两位同事一起发表了论文《刻意练习在获得专业表现中的作用》

可是到了2016年,埃里克森发现他的理念被误读成了“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于是才有了这本《刻意练习》。

来头如此之大,他的啰嗦我也就接受了,那么这本书引发我的思考之处在于,他指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门槛来保证一个人成为大师,而且刻意练习还与天赋、练习的方式高度相关。低水平的勤奋多少小时都是没有用的。

那么在刻意练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呢?

1.练习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以写作为例,我的最终目标是写出好的文章,而在这一轮刻意练习中,我要达到的效果是写一个好的故事,故事中要包含角色,冲突,情绪,悬念,而这次先把冲突这个元素排在第一位。每次把目标定得具体而明确,那么接下来的几步就都可以很顺畅的进行了。

2.专注

让自己有一段免受打扰的时间,专注在以上的目标中,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效果最佳。

3.即时反馈

一个人人学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是否有快速客观的反馈,尽量让自己的练习在客观的反馈中进行,才能及时的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事半功倍。

4.走出舒适区

那些已经熟练的东西就直接做工具用就好了,当我们定目标的时候自然不能定我们已经很熟练的技能,这样起不到练习的最用,很有可能很快你就觉得厌倦无聊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