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不为进首页而写的文章读书让生活美好

从孔融让梨中联想开去

2018-03-09  本文已影响12人  一粟姑娘
从孔融让梨中联想开去

教育心理学课上,老师重新洗脑了我对孔融让梨的见解。

其中,孔融在回答父亲的话时,两句话是矛盾的。在我们所听过的版本中,孔融年幼就懂得尊重长辈,懂得孝敬,礼让,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让给哥哥时,他说:哥哥大,我小,应该把大的让给哥哥吃。在让给弟弟时,说,弟弟还小,我应该让给他吃。

按照前一句的逻辑,弟弟应该吃小的;或者按照后一句的思路,哥哥应该让给弟弟。但是合在一起就有矛盾的。

很多人说,前一句体现了孔融的智慧,后一句体现了他的礼让。

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孔融会不会在讨好父亲的欢心呢?

这让我想起了康熙时期,十八皇子争夺皇帝的历史。要知道,在古代,受继承制的影响,小到家庭,大到王朝,父亲挑中的人是要继承家庭,王朝的。十八个皇子中,最得皇帝青睐的,很有可能就是皇帝候选人。

那么如何得皇帝青睐呢?表现异于常人?立功?阿谀奉承?

在历史的轨迹中,这些已经成为了历代皇子中的家常便饭。

所以,回到孔融让梨这个事件,孔融会不会“聪明”到如此深谋远虑呢?

其实在被老师灌输思想的时候,我心里是非常难受的。为什么?从小至今以孔融为榜样的我们,现在突然告诉我,孔融让梨的动机不纯,我实在接受不了。

一个几岁的孩子,怎么会在那个时候想这么多利益的东西?

我查了孔融的资料,发现他是公元153年出生,那个时候儒学已经非常盛行。更何况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家学渊源。而孔融自幼喜爱读书,勤奋好学,如果说让梨是讨好父亲,那勤奋苦读也是讨好?我相信,事实并不是这样。他定是把儒学吃透,深知礼的重要,把书中内容拿来实践罢了。

但是,了解历史的应该知道,孔融最后的死却是被曹操判为不孝,可真是悲哀。

他说:父子之间并没有什么恩情,父亲生孩子只不过是情欲的结果。

看到这里,就更加疑惑了,这还是我们认识的孔融吗?

你会发现,可能我们听到的故事,是被美化了,被精致包装后只留下好的部分。然后我们学到的可能只是好的方面。

当孔融让梨的故事进入课本,广为人知的时候,我认为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本身不重要了,它其实就是在传达一种能量,告诉我们懂得谦让,用文字的方式来引导我们慢慢变得不那么看重利益。

就像明明没有圣诞老人,但是却不能让孩子知道这个事实。孩子们需要这样温暖的故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