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16——春秋四公子信陵君
春秋时期有雪和有税,所以成为一时风尚。除了统治者需要以外也是世界城。近于视图的主要途径。以秦国为例,卫鞅本魏人公叔座的家臣,入秦后应说动秦惠王为相;甘茂乃上蔡监门官史举之家臣,入秦后做了秦武王的左丞相;范雎、蔡泽均因游说之才,而做过秦昭王的相国。其他诸侯国亦皆如此。燕昭王时郭隗因说动昭王,不仅为昭王筑宫室,是还造成了“士争凑燕”的局面。
战国中后期发展到有权势的大臣,每多养士以为食客。其中春秋四公子以养“士”著称,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四公子信陵君魏公子无忌招贤纳士,门客三千,名声很好。 养士不但要花钱,还必须礼贤下士,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他曾经礼遇了看门人侯赢和屠夫朱亥,秦国攻打赵国,信陵君很想发兵相救,但魏王担心秦国报复,不敢发兵。信陵君决定豁出去了,带着门客一百来辆战车去拼命,临走向侯赢辞行,不料侯赢只是淡淡地说好好您去吧,老夫没法随行了。信陵君走出几里地越想越郁闷,自己曾经如此厚待这位隐士,自己就要慷慨赴死了,怎么老爷子这个态度?越想越气,返身回来。问,侯生说:“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您出发送死而为臣不送,知道您心中不满会回来。于是侯赢给信陵君出了个妙计,让信陵君请求魏王的宠妃如姬偷出兵符,调动十万大军营救赵国,并推荐屠夫朱亥随行,击杀了不肯听命的将军,成功为赵国解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情办成之后,侯嬴刎颈自杀,表达对信陵君的感谢。在付出知遇之恩这件事上,信陵君做到了极致。而在报答知遇之恩这件事上,侯嬴也做到了极致,所以这段故事被诗人反复吟咏了两千年。
窃符救赵信陵君的名言是:“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公子有德于人,公子不可不忘”。就是说,帮了忙,不要指望回报。
仗义每多屠狗辈,窃符救赵显君名;
十年沉默今朝怒,聚士威秦得太平。
我们用今天看来,信陵君对待门客,无非是用自己丰厚的财力和恭敬的态度换别人为自己卖命,侯嬴实在吃了大亏。但在先秦的传统里,人身依附关系是全社会的共识,“士”理所应当要向主君效忠,就像我们看欧洲的骑士文学里,骑士要向封建领主效忠一样。中国的先秦时代和欧洲的中世纪同样是封建制的社会,效忠的义务通常意味着帮亲不帮理。信陵君想要援救赵国,主要是为了嫁在赵国的姐姐。侯嬴和朱亥为信陵君效死力,也无关乎天下国家,而仅仅是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而已。
“报答知己,快意恩仇”的极致,就是所谓“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仇必报”。一个随性的时代,随性的做事,内心的准则是自由和责任,怪不得很多人梦想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