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被更多的人看见简友广场萌宠

英国人的笑话

2022-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adioame

有一个笑话,说世界上最薄的两本书:德国人的笑话和英国人的美食。

德国人到底会不会讲笑话,有没有幽默感,这个我的确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英国人的幽默,还是有点认识的。

英国人和法国人合拍的《虎口脱险》经久不衰,可以说是喜剧电影的一个里程碑。

就在前几周,我又重温了一遍《虎口脱险》,虽然里面的梗早已经熟捻于心,可是到了那个爆笑点,还是让人情不自禁哈哈大笑。

尤其是浴室里那段接头的情景,还有在一个旅店给德国军官过生日,以及在阴差阳错和德国军官合睡坐在一起,这些片段都了然于胸,几十年都挥之不去。

更不用说剧中的两个小人物和飞行员在修道院的货车上,跟修女一起搬起南瓜抵御德军的画面了! 这些画面和剧情到了今天,依然能让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虎口脱险》里因为还有法国喜剧的元素,所以一时半会儿人们也很难具体说出英国的幽默体现在哪里。

如果把英国喜剧片《憨豆先生》拿过来继续分析的话,就多少可以体会一些英国幽默的味道。

英国式的幽默是内敛的,是一种温度不是很高的,或者说是更接近于一种“冷”的幽默。

他的前调比较平淡,但是后劲醇厚。那个幽默的起手式平淡无奇,但是威力却是巨大的。

他可能不会通过夸张的动作和表情,也不会炫耀华丽的辞藻,就是看上去平平无奇的一个眼神,一个场景的变换,就能把喜剧元素埋伏在里面。

憨豆先生体现的那种英国式小人物的“坏坏的”幽默,往往在一些英国的文学著作里可以观察得到。

也许是一种巧合,但我宁愿相信,英国的幽默中也是分门别类,门派林立的。

比如说,《憨豆先生》的扮演者罗温·艾金森是在牛津大学读过书的,他的喜剧风格有一种学院派的内敛在里面,还有一种思想上的幽默以及“文化人”讽刺文化人的快乐。

这种风格在那些剑桥和牛津毕业的作家身上也能找到。具体来说,就是一件看上去具备主角光环的故事或人物,在这些作者的描述中,总会带着些嘲讽和揶揄,甚至是不屑一顾。

读者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绝不崇拜或者崇尚那种所谓的“榜样”或“先进”,绝不人云亦云地去为别人的圣贤添油加醋,他们有一种淡淡的嘲讽,要么嘲讽自己做不到,要么质疑那些先进的本身作为。

但是这种嘲讽和质疑绝对是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而不是直接通过疑问、挑战或者是反驳来实现。

于是在字里行间,就会有一种天然的幽默油然而生,读这样的文章,似乎能看到作者叼着烟斗,嘴角露出微笑,眼睛朝你眨巴两下,提醒你体会他的言语,然后你跟他双目对接,会心一笑。

以后读到英国作品,尤其是从牛津或剑桥毕业的那些作者的书籍,不妨体会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那些幽默的片段,让你看到之后心领神会,抿嘴一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