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的困惑
现在的学生怎么了?作为已经教学三十年的老教师,面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也感到困惑。
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见识广,这只是爱思考,多读书的少数孩子。对于大多数农村的孩子来说,自觉性不强,学习不主动,不够遵守纪律,学习靠老师严格督促,这才是教育的普遍现象。
农村留守孩子多,父母出去打工挣钱,孩子在家拖爷爷奶奶照看,爷爷奶奶年龄大了,照顾孩子生活还力不从心,更别提辅导孩子作业,督促孩子学习了。因此家庭教育缺失是在农村是普遍现象。老师更应该负起教育的责任,但遇到不遵守纪律,上课捣乱骂人不服从管理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这是教师的困惑。
课堂管理要跟上。每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在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时候,纪律教育不上课更有效。适时地表扬,必要的惩戒要跟上,比如奖惩一面小红旗,能够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多关注,发现优点及时表扬,如经常完不成作业的,完成了作业;写字潦草的这一次写工整了,不太遵守纪律的这节课认真听讲了,都要大张旗鼓的表扬,更容易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上课要富有激情。十岁左右的孩子多数是感性的,富有激情的语言更容易感染孩子情绪。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让孩子们多读书,多竞赛的方式,看谁读课文读的流利有感情,看谁能在几分钟之内完成背诵任务,看谁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生字生词。如果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学习上的好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作业辅导要到位。作业要尽量当堂完成。对于少数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可采用优差生“一帮一”,互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作业尽量面批面改,力争课堂上完成任务。
家访也很有必要。对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者经常有小动作,爱骂人动不动就“口吐芬芳”一定要当节严厉批评,课下再教育疏导,促使其认识错误。必要时做家访,了解家庭状况,更容易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果有行为暴力倾向的,课堂撒野的,要告知家长,让家长促其改正更错误。切不可操之过急,情绪激动,动手打骂学生,很容易引起家校矛盾。违背师德,学校不支持,家长反对,得不偿失。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只有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对学生传授知识,教会学生技能,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才能让教育真正起到教书育人作用。
教书育人,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学校和老师要守卫好这块阵地,教书育人。但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教育却万万不能。社会,政府各部门要还教育一块净土,不要把与教学无关的任务硬塞给学校,这样才能让教师静心教书,心无旁骛。